器之示巽中见怀次韵

折脚铛寻稳处安,对君此夕久盟寒。

狐裘不合须羊袖,药簏何妨缺夜干。

秋垄此时驱健犊,道山何日跨归鸾。

仙炉只隔数邱耳,上水船方厄濑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器之示巽中见怀次韵》。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器具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折脚铛寻稳处安”,形象地描绘了寻找一个稳固的放置点来安置损坏的锅具,暗喻在友情中寻求稳定与安全的情感寄托。接下来,“对君此夕久盟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愿意长久地陪伴对方。

“狐裘不合须羊袖,药簏何妨缺夜干。”这两句通过服饰和医药箱的缺失,暗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遗憾,并不阻碍友情的深厚。狐裘与羊袖的对比,或许象征着不同生活境遇下对友情的坚守;药簏的缺失,可能寓意在困难时刻,友情能填补心灵的空缺。

“秋垄此时驱健犊,道山何日跨归鸾。”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秋日田野上,健壮的牛正在劳作,象征着生活的辛勤与希望;而“道山跨归鸾”则是对回归理想之地的渴望,隐含着对友情与理想的追求。

最后,“仙炉只隔数邱耳,上水船方厄濑湍。”这两句以仙炉与上水船为喻,表达了距离虽远,但友情如同仙炉之火,温暖且持久;而“厄濑湍”则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但友情的力量足以克服一切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自然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书鉴上人香严堂

堂前丛玉知谁种,丛下高人自扫除。

未论击声回顾眄,先欣秀色上眉须。

随宜万偈风宣说,顿现千身月写摹。

就地对谁曾画饼,当年馋水救饥无。

形式: 七言律诗

冷然斋

以身为舌毗尼藏,俨此空斋镜面清。

蝉蜕尘埃轩盖集,蝶成魂梦篆烟轻。

芦图世界分遗境,玉麈天花委落英。

钵在道山归去好,摩挲风驭笑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性之惠茶

午窗石碾哀怨语,活火银瓶暗浪翻。

射眼色随云脚乱,上眉甘作乳花繁。

味香已觉臣双井,声价从来友壑源。

却忆高人不同试,暮山空翠共无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访友人二首(其一)

海棠雨过尚娇春,袖手来寻林下人。

未话柳条堪结纽,且欣梅子可尝新。

孤踪衮衮风中絮,万事纷纷梦里尘。

他日别山重会面,定知谈笑绝鲜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