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

林影熹微晓乍晴,老于世故独关情。

连烽未撤边头戍,积潦犹妨陇上耕。

几为饷蚕忧湿叶,重因漂麦困饥萌。

龙公多事多劳耳,万理由来要得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清晨林间光影微明,老练于世只关心情。
烽火连天边防未歇,积水阻碍陇上农耕。
多次忧虑雨湿蚕叶,又因麦浪漂浮而民生艰难。
龙公频繁兴风作浪,世间道理自古求太平。

注释

林影:清晨的树林影子。
熹微:微弱的光线。
晓:清晨。
乍晴:突然放晴。
老于世故:经验丰富,处世老练。
独关情:特别关注。
连烽:连续不断的烽火。
未撤:未撤除。
边头戍:边境守卫。
积潦:积水。
妨:妨碍。
陇上:田地。
饷蚕:喂养蚕宝宝。
湿叶:被雨水打湿的叶子。
漂麦:漂浮的麦粒。
困饥萌:困扰饥饿的人们。
龙公:古人常以龙象征风雨。
多事:频繁制造事端。
劳耳:忙碌。
万理由来:自古以来的道理。
要得平:追求的是太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的景象及诗人内心的感慨。开头两句“林影熹微晓乍晴,老于世故独关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春时节树木在薄雾中渐渐显露的姿态,以及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深沉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连烽未撤边头戍,积潦犹妨陇上耕”则表达了边塞战争未息和农田受灾的现实困境。这里的“连烽”指的是连续不断的烽烟,象征着战乱的频繁;“积潦”则是雨水的积聚,阻碍了田间耕作。

中间两句“几为饷蚕忧湿叶,重因漂麦困饥萌”写出了农民对于稻谷和麦子受灾的担忧。春天的雨水虽然滋润万物,但过多则会导致农作物腐烂,影响收成。

最后两句“龙公多事多劳耳,万理由来要得平”中,“龙公”常用以指代官吏或君主,这里可能是对统治者在天灾人祸之下所承担重任的感慨。全诗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百姓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情意深长,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65)

张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上

今夕知何夕,吾意亦良适。

明月满船蓬,清风动帷席。

过雨前溪浑,停云半空白。

衰荷无娇红,老梧有枯碧。

频更烛对棋,仍把酒浇石。

岁行变暄凉,朋情慨离索。

相思日以长,孤吟夜方寂。

露下客衣单,草际萤光奕。

年年脩玩心,一醉不得惜。

形式: 古风

翠蛟亭

道人锁蛟天柱半,客来纵蛟作奇观。

飞风动地輷晴雷,雄拿怒攫石欲开。

明珠万斛撒成雨,忽趁流云入银浦。

仙田种玉耕春烟,润流九里无凶年。

问蛟蜚去何时还,道人仰笑意自閒。

月中携手听潺湲。

形式: 古风

白云对月

万山飞翠映瑶空,一抹晴霞淡复浓。

何意海风吹不断,归鸦飞带过前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夜过白云话别(其一)

江城话别思依依,天远山青入望微。

正好楼头共明月,可堪遥对白云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