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人锁蛟天柱半,客来纵蛟作奇观。
飞风动地輷晴雷,雄拿怒攫石欲开。
明珠万斛撒成雨,忽趁流云入银浦。
仙田种玉耕春烟,润流九里无凶年。
问蛟蜚去何时还,道人仰笑意自閒。
月中携手听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以道人的视角,观察并参与了天地间奇异的现象。开篇“道人锁蛟天柱半”一句,便设定了一个神秘的场景,仿佛在描述一位道人正施展法力,控制着某种力量。
紧接着,“客来纵蛟作奇观”表明这样的景象吸引了世间游客前来观赏,似乎是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展示或是某种修炼手段。随后“飞风动地輷晴雷,雄拿怒攫石欲开”则增添了一份强烈的动态感,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如飞风、动地和晴空中的雷声,以及巨力试图撬开大石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间力量的较量。
诗中“明珠万斛撒成雨”一句,更是将仙境的神奇推向高潮,仿佛在描述一种降福的场景,珍贵如明珠般的物质化作甘霖,为大地带来滋润。紧随其后的“忽趁流云入银浦”则是对这场雨后景象的进一步描绘,可能隐喻着诗人或道人的精神层次上的飞跃。
在最后一段,“仙田种玉耕春烟,润流九里无凶年”中,诗人转而描述了一片祥和之地,仙境中的田园生活,通过“种玉”、“春烟”和“润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平和、吉祥的氛围。
而尾句“问蛟蜚去何时还,道人仰笑意自閒。月中携手听潺湲”,则是对先前奇异现象的一种反思与期待,或许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界、特别是那些超自然力量的尊重和向往,以及对于未来某种美好时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之景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超越凡尘、达到与自然合一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审美趣味。
不详
万山飞翠映瑶空,一抹晴霞淡复浓。
何意海风吹不断,归鸦飞带过前峰。
江城话别思依依,天远山青入望微。
正好楼头共明月,可堪遥对白云飞。
遥看天际白云浮,渺渺西飞谁与谋。
归去扶溪溪水阔,秋来还上越台否。
圣贤今古在吾人,敬义功深德自邻。
莫叹桃源仙迹杳,杖藜随处武陵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