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哀叹丈夫过河遇难的悲惨情景。开篇"浊波洋洋兮凝晓雾,公无渡河兮公竟渡",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表达了丈夫不顾危险强行渡河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悲剧。
紧接着"风号水激兮呼不闻,提壶看入兮中流去",展现了渡河时的惊涛骇浪,以及丈夫在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无助。诗人通过对风和水的声音与动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悲壮的情绪。
随后"浪摆衣裳兮随步没,沈尸深入兮蛟螭窟"一句,则直接了表达了丈夫渡河不幸身亡的结局。这里的“沈尸”和“蛟螭”,形象地描绘出了尸体沉入水底,被水中的生物所包围的情景,极富悲凉之感。
接下来的"蛟螭尽醉兮君血乾,推出黄沙兮泛君骨",则更深一步揭示了丈夫的尸身在河中被冲刷、消散的惨状。这里“蛟螭”和“君血”、“黄沙”与“君骨”的对应,既强化了死亡的意象,也凸显出生命的脆弱和自然力的无情。
末尾"当时君死妾何适,遂就波涛合魂魄。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一段,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和不舍,以及她想要与丈夫的灵魂相守、寻找他遗骸的心情。这其中的“波涛合魂魄”、“精卫衔石心”等意象,既有对自然力的畏惧,也有对爱人亡魂的追随之念。
整首诗语言浓郁,想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刻画,表现了深沉的悲哀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