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干旱季节对雨水的期盼与对丰收的憧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田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首句“昔出忧雨来”,表达了过去因担心没有雨水而忧虑的心情,暗示了当前可能的干旱状况。接着,“今行恐无雨”进一步强调了当前的担忧,预示着可能面临的缺水问题。
“傥苏八月旱,宁受一日苦。”这两句表达了农民对于八月干旱的恐惧,宁愿忍受一天的劳苦,也希望能得到及时的雨水滋润。这种情感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
“潇潇凉浥稻,稍稍润入土。”描述了雨水降临后稻田的景象,雨水如同甘露般滋润大地,渐渐渗透到土壤中。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象征着雨水为农作物带来的生长与复苏。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通过类比,诗人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在雨水滋润下的喜悦,如同饥饿的人得到了珍贵的乳汁。这不仅赞美了雨水对生命的滋养作用,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田家隔短墙,颇亦闻笑语。”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欢声笑语,尽管面对干旱的威胁,但他们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依然可见。这种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幸收饘粥资,筋力庶可补。”表达了农民们在艰难时刻仍能保持乐观,期待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维持体力,准备迎接更好的未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是元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