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刘侍御峡石

香花重结若为凭,一笑西江万派澄。

玉带可能留学士,瑶篇先已起閒僧。

迎风宝铎高三步,照字摩尼透一层。

尘刹悲欢君自得,长沙宣室果何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以“次韵酬刘侍御峡石”为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联“香花重结若为凭,一笑西江万派澄”,以“香花”和“一笑”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仿佛是大自然在微笑,使得西江之水澄清,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向往。

颔联“玉带可能留学士,瑶篇先已起閒僧”,通过“玉带”和“瑶篇”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玉带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而瑶篇则代表了文学的瑰宝和精神的启迪。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刘侍御的才华和品德,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崇敬之情,以及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影响他人,传播正能量的愿望。

颈联“迎风宝铎高三步,照字摩尼透一层”,运用了生动的视觉和听觉形象,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内心感受。宝铎迎风而鸣,声音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回响;而摩尼(一种宝石)的光芒穿透一层层云雾,象征着真理的光辉穿透迷雾,照亮了心灵的深处。这两句诗寓意深刻,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探索和追求。

尾联“尘刹悲欢君自得,长沙宣室果何曾”,以“尘刹悲欢”概括了人生的种种经历和情感,强调了个人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这里的“君自得”表达了诗人对刘侍御能够从生活中汲取智慧、获得内心的满足的赞赏。最后,“长沙宣室果何曾”则以典故结束,暗含了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寻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人生智慧的探索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深意和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杨澹公

泷水僧归感叹多,几回风雨想经过。

双凫尚识神明宰,一策难逢春梦婆。

旅次有才堪笑傲,官街无路入藤萝。

分明隔水同君语,招手何年始会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夏日刘峡石侍御杨肃如太守高图麟郡丞郑锡之别驾朱说梅明府相过刘侍御有作奉和原韵

阑干萧寺倩谁凭,喜见沧溟入眼澄。

夏里开襟先傍水,竹间留客亦宜僧。

风侵梵磬成三奏,雨着新潮涨一层。

为问群公行乐意,从来退食似还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和黎似仲灼霞亭(其一)

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

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

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

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黎似仲灼霞亭(其二)

久从绿水想朱亭,月挂枝头树挂棂。

风静几人闻过雁,光寒惟尔见飞星。

能消笋味先冬日,自舞衫尘慰旧形。

我亦依依云影下,感君纯德爱芳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