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黎似仲灼霞亭(其一)

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

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

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

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代名亭的追思与感慨,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中景物的幽静与深邃,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因心千古在名亭,此道何人共倚棂”以“千古”二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名亭历史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引出对与之共赏美景之人的思念。这里的“此道”既指名亭所在的路径,也暗含了与之相知相赏的友情之道。

颔联“芳树绿深疑洒血,长天白尽感寒星”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芳树”的深绿与“长天”的白尽分别比作“洒血”与“寒星”,不仅描绘了景色的凄美,更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洒血”则可能寓指生命的牺牲或情感的付出;而“长天”与“寒星”则代表了时间的永恒与孤独的存在。

颈联“香绡易剥蒸龙脑,冷露难禁怯鹤形”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香绡(一种丝织品)与龙脑(一种香料)的易剥,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而“冷露”与“怯鹤形”则表现了环境的寒冷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敏感。

尾联“最喜健儿归手泽,依然夕膳荐馀馨”转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诗人最喜见到“健儿”(勇敢之人)归来,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体现。同时,“手泽”(手迹或亲手所为的事物)与“夕膳荐馀馨”(傍晚的食物散发出的香气)则寓意着生活的温馨与满足,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对友情与英雄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追求与感悟。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黎似仲灼霞亭(其二)

久从绿水想朱亭,月挂枝头树挂棂。

风静几人闻过雁,光寒惟尔见飞星。

能消笋味先冬日,自舞衫尘慰旧形。

我亦依依云影下,感君纯德爱芳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唐世永秋捷

相期真觉似能成,动地朱弦发妙声。

向去尚多云外意,从今难避世间名。

昆崙觅路天河近,象阙抡才禁月清。

我着袈裟浑欲老,伫君麟阁护文星。

形式: 七言律诗

黎似仲秋捷

南溟奋翼是冲霄,上苑春红历乱飘。

几世书声添巨笔,千秋文字副当朝。

白华诗向霞亭熟,紫色云从玉阙饶。

最是罗浮高见日,喜君衣履御仙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寿诗

双旌曾冠水犀雄,久向琅琊识巨工。

宝剑暗笼关塞雪,玉堂高捲海天风。

珊瑚鞭马趋铜柱,锦绣成云映綵虹。

千古声光钱尚父,又疑花下与君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