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蹇法师翊之

天都九经纬,人物如纺绩。

岂无仙圣游,但未见哀识。

蹇师蜀方士,鬼物充服役。

朅来长安城,摩挲金铜狄。

大蛇死已论,葛陂囚且释。

是事何足云,聊尔恤艰厄。

方从马明生,西去鍊金液。

丹成得度世,造化为莫逆。

予亦江海人,名宦偶牵迫。

投劾去未能,见师三叹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都山有九条经纬线,人们生活如同纺织
难道没有仙人圣贤游历,只是我们未曾察觉他们的踪迹
蹇师是蜀地的方士,他的身边充斥着鬼怪供他役使
他来到长安城,抚摸着金铜制成的神像
关于大蛇的死已经有过讨论,葛陂的囚禁也即将释放
这些事情算得了什么,姑且怜悯那些困苦的人
我正跟随马明生学习炼金术,向西方而去
炼成仙丹就能超脱世间,造化与我心意相通
我本是江海之人,官场生涯偶然束缚了我
虽然想辞职离去,见到老师还是忍不住叹息三次

注释

经纬:这里指天都山的山势走向。
仙圣游:指神仙圣贤的出没。
哀识:指对仙圣的察觉或认识。
蹇师:蜀地的方士名字。
金铜狄:可能是铜制的神像。
葛陂:地名,可能与囚禁有关。
聊尔:姑且如此,略表同情。
鍊金液:炼制长生不老药。
造化:自然,命运。
江海人:比喻自由自在的人。
投劾:递交辞呈,请求辞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秦观所作的《赠蹇法师翊之》。诗人以天都山的壮丽景象开篇,比喻世间众生如同织布般忙碌,暗示人间虽有仙圣存在,但他们并未显现出明显的悲悯或哀怜。接着提到一位名叫蹇师的蜀地方士,他身边充斥着鬼怪为其效力,这可能象征着法师与众不同的修行环境。

诗人描述蹇师来到繁华的长安城,触摸着金铜雕像,暗示其对世俗权力和物质的短暂关注。随后,诗人提及大蛇和葛陂的典故,表明蹇师已经从过去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这些事情不值一提,而应专注于苦难者的救助。

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为江海之人,却因仕途所累未能完全追随法师追求仙道,只能在心中充满遗憾和叹息。整首诗通过描绘蹇法师的形象和经历,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之道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感慨。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宁浦书事六首(其六)

寒暑更拚三十,同归灭尽无疑。

纵复玉关生入,何殊死葬蛮夷。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宁浦书事六首(其五)

身与枝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形式: 六言诗 押[覃]韵

宁浦书事六首(其四)

洛邑太师奄谢,龙川仆射云亡。

他日岿然独在,不知谁似灵光。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宁浦书事六首(其三)

南土四时尽热,愁人日夜俱长。

安得此身作石,一齐忘了家乡。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