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虔上人游方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出游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禅意。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两句,开篇即点出了诗人对于规矩与学问的追求,以及心思深处对禅理的领悟。这里的“律仪”指的是佛教中的戒律和威仪,而“诗思”则是通过吟咏诗词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思考。这两句交织出一幅修行者既严于律己又善于冥想的生活图景。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中,“烟景”指的是轻柔迷离的自然景色,它们似乎是随着因缘而至,与“风姿”一起构成了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这里的“道”指的是修行者的道路或是禅道,而“闲”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怀。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一个幽静的空间内(“静室”),通过观赏自然之美(“贯花”)来保持心灵的宁静;同时,也在通过诵经或是默念咒语(“咒水”)来度过那空旷而又神秘的山林。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这一句,则是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在的情感表达。诗人似乎在问,那些能够理解那些飘渺如云、变化莫测的意境呢?而那种“悠悠”的情怀,却是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自由流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禅意。同时,也透露出修行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和自在达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送嵩律师头陁寺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僧南归

兵尘犹澒洞,僧舍亦徵求。

师向江南去,予方毂下留。

风霜两足白,宇宙一身浮。

归及梅花发,题诗寄陇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哭朱放

几年湖海挹馀芳,岂料兰摧一夜霜。

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