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送嵩律师头陀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为一位名叫嵩的僧侣送行,他即将前往灵山的一座头陀寺。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这两句表明了对嵩律师学识渊博的赞赏。"五部学" 指的是佛教中的五大部类经典,嵩律师不仅精通这些,还有超凡脱俗的一人之成就。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嵩律师离别的惆怅和对他未来所到之地将受到欢迎的预期。诗人设想着嵩律师今日启程前往灵山,而在那里,他会被某个地方的人们以半座(即站立)的姿态热烈欢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这两句描绘了嵩律师出行时的景象。"麻衣" 是僧侣所穿的粗糙布衣,而"逢雪" 则是遇见雪花的意思,这里形容嵩律师即使在寒冷的雪中,身着麻衣也能感到温暖;而"草履蹑云轻" 则写出了嵩律师脚踏草履(即草编成的鞋)行走于如同云般柔软的地面上,步态轻盈。
最后两句 "若见中林石,应知第四生" 是诗人对嵩律师的叮咛,也是对他的期许。这里的"第四生" 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四种生:生、卵、湿、化。这句话的含义比较深奥,一种解释是如果嵩律师在中林石(可能是一处特定的地点或标志)遇见某种景象,应该明白这与他修行到达一定层次有关。
整首诗通过对嵩律师学问和未来所受到的尊敬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他的崇敬和不舍。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佛法真理的境界。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兵尘犹澒洞,僧舍亦徵求。
师向江南去,予方毂下留。
风霜两足白,宇宙一身浮。
归及梅花发,题诗寄陇头。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几年湖海挹馀芳,岂料兰摧一夜霜。
人世空传名耿耿,泉台杳隔路茫茫。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
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润泉。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
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