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其六)湘妃鼓瑟

银涛无际卷蓬瀛。落霞明。暮云平。

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

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馀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卷霓旌。为谁迎。

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

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无边的银色波涛卷过蓬莱和瀛洲,晚霞照亮了天空,暮云宁静如平湖。
我曾亲眼目睹青鸾和紫凤从低矮的城墙上飞降。
二十五弦琴声悠扬,却无法诉尽心中的感慨,只留下深深的遗憾和余情。
在苍梧的烟雾与水汽中,归途已断,霓虹旗帜卷起,不知迎接的是谁。
空有千言万语,只能化作泪水,寄托对忠诚贞洁的思念。
舞动的鱼龙和晚间的云海,承载着千古的遗憾,融入江水的涛声之中。

注释

银涛:泛指银色的海浪。
蓬瀛:传说中的仙岛。
青鸾:神话中的吉祥鸟。
紫凤:紫色的凤凰,也是吉祥之物。
二十五弦:古代的一种大型弦乐器。
幽贞:深沉而坚贞的心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怀念古人的情感。开篇“银涛无际卷蓬瀛。落霞明。暮云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似乎是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心中的江城。而“曾见青鸾、紫凤下层城”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代神话或传说中美好场景的怀念,这里的“层城”可能指的是仙境或宫殿。

接下来的“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馀情。”表达了诗人通过乐器(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即便是音乐也无法完全倾诉出内心的哀伤和留恋,这里的“二十五弦”可能指的是古代瑟的弦数,也象征着丰富的情感。

“苍梧烟水断归程。卷霓旌。为谁迎。”则是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似乎有某种仪式或庆典即将到来,但那份情感已经如同烟水般迷离,不知为何而准备。

最后,“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表达了诗人深夜里对过往美好场景的怀念与感慨,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舞会之后的鱼龙一般,在云海中消散,而那份深沉的怨恨也随着江水的声音流淌下去,似乎是对历史长河中的某种无奈和悲凉的抒发。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四)登小吴台小饮

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湲。

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

茅舍半敧风雨横,荒径晚,乱榛菅。

强扶衰病上巉巅。水云闲。伴跻攀。

湖海苍茫,千里在吴关。

漫有一杯聊自醉,休更问,鬓毛斑。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竹马儿

与君记,平山堂前细柳,几回同挽。

又征帆夜落,危槛依旧,遥临云巘。

自笑来往匆匆,朱颜渐改,故人俱远。

横笛想遗声,但寒松千丈,倾崖苍藓。

世事终何已,田阴纵在,岁阴仍晚。稽康老来尤懒。

只要莼羹菰饭。

却欲便买茅庐,短篷轻楫,尊酒犹能办。

君能过我,水云聊为伴。

形式: 词牌: 竹马儿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定风波(其四)鲁卿见和,复答之

斜汉初看素月流。坐惊金饼出云头。

华发萧然吹素领。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

莫待霜花飘烂漫。蘋岸。更凭佳句尽拘收。

解与破除消万事。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