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这里,“松陵”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但更多地是一个意境的设置,带给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感觉。诗人提到秋天已经来临,而柳树沿着河岸成行,田间的农活正当时,酒醅(一种发酵的谷物)也初步熟透,这些都是秋收的景象。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诗人接着写到了餐饮,提到的是几种食物:鲈鱼、腌菜和野生蔬菜。这些都可以理解为田园生活中的简单而美好的食材。而“万里水天相续”则是一幅壮阔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无边。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这里,诗人描写了自己乘坐平底小船在波涛中航行的情形。通过“寄一叶”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暮涛吞沃”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诗人提到了戴着用青草编织成的斗笠,在西塞山前自己弹奏新的乐曲。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他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种种束缚的无奈感慨。

“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这里,“陶”可能指的是陶渊明,一个象征性的隐逸者。诗人通过提及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于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追求。而“何待更须丝竹”则是在问,为何还要等待更多的文学艺术创作?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这两句诗中提到了“鸱夷”,这是一个历史上的乐器,用以象征古代的音乐。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敬仰和自己的创作速度。

最后,“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这里,“千点云峰”描绘了一片云雾缭绕的山峦,而“半篙澄绿”则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其四)鲁卿见和,复答之

斜汉初看素月流。坐惊金饼出云头。

华发萧然吹素领。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

莫待霜花飘烂漫。蘋岸。更凭佳句尽拘收。

解与破除消万事。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三)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千步长虹跨碧流。两山浮影转螭头。

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袅袅凉风吹汗漫。平岸。遥空新卷绛河收。

却怪姮娥真好事。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一)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

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馀疏影照晴空。

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

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濛濛。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二)

渺渺空波下夕阳。睡痕初破水风凉。

过雨归云留不住。何处。远村烟树半微茫。

莫笑经年人老矣。归计。得迟留处也何妨。

老子兴来殊不浅。帘卷。更邀明月坐胡床。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