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儿

与君记,平山堂前细柳,几回同挽。

又征帆夜落,危槛依旧,遥临云巘。

自笑来往匆匆,朱颜渐改,故人俱远。

横笛想遗声,但寒松千丈,倾崖苍藓。

世事终何已,田阴纵在,岁阴仍晚。稽康老来尤懒。

只要莼羹菰饭。

却欲便买茅庐,短篷轻楫,尊酒犹能办。

君能过我,水云聊为伴。

形式: 词牌: 竹马儿

翻译

与你共忆,平山堂前那柔弱的柳树,曾多少次一同挽留时光。
夜晚的船帆再次落下,高高的栏杆依然耸立,遥望云雾缭绕的山峰。
自嘲来去匆忙,红颜渐渐老去,旧友都已远离。
想起你的笛声,只剩那千丈寒松,崖边青苔斑驳。
世间之事何时有个尽头,即使田园依旧,岁月却已晚。
像嵇康晚年那样慵懒,只愿有鲈鱼羹和菰米饭足矣。
我甚至想买下茅屋,驾着小舟,还有美酒,都能备齐。
如果你能来访,水云间便是我的陪伴。

注释

平山堂:地名,位于江苏扬州,有美景。
细柳:形容柳树柔弱。
征帆:出航的船只。
危槛:高高的栏杆。
云巘:云雾缭绕的山峰。
朱颜:红润的容颜,代指青春。
故人:老朋友。
遗声:遗留的声音,这里指笛声。
莼羹菰饭:江南地区的美食,用莼菜和菰米做成。
茅庐:简陋的草屋。
短篷轻楫:简朴的小船。
尊酒:美酒。
水云:自然景色,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与朋友在平山堂前共挽细柳,共同享受自然之美。然而时光飞逝,友人渐行渐远,诗人独自留下,只有横笛发出凄凉的声响,伴随的是千丈的寒松和倾斜的苍藓。

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对世事无常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只希望能够简单地生活,无需奢华,只要有莼羹菰饭这样的简朴饮食,便可满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以及即使是简单的生活,也愿意与君共度时光。水云成为了他们聊以自慰的伴侣。这首诗通过平淡中见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哲思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定风波(其四)鲁卿见和,复答之

斜汉初看素月流。坐惊金饼出云头。

华发萧然吹素领。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

莫待霜花飘烂漫。蘋岸。更凭佳句尽拘收。

解与破除消万事。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三)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千步长虹跨碧流。两山浮影转螭头。

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袅袅凉风吹汗漫。平岸。遥空新卷绛河收。

却怪姮娥真好事。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一)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破萼初惊一点红。又看青子映帘栊。

冰雪肌肤谁复见。清浅。尚馀疏影照晴空。

惆怅年年桃李伴。肠断。只应芳信负东风。

待得微黄春亦暮。烟雨。半和飞絮作濛濛。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