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墓篇为程仲南作

出亦悲,入亦悲。

儿悲不为寒,儿悲不为饥,问之旁人那得知。

父一而已,母有前后。生我者父,夫父即母。

母死不得母葬所,苍苍之天实谁咎。

一灯荧荧,父病在床。

顾语七岁儿,他时归母葬故乡。

于何求之询渭阳,于何询之之朐阳。

朐阳十万户,一一歌钟起。

问我舅氏家,老成已谢孤子死。

借问旧乡里,呼名半人鬼。

母墓不可得,不得墓兮不可以为子。

朝出郭门望,暮出郭门望。

泪痕著树树枯死,芳草为不芳。

谁何白须一老翁,指点抔土沙堤旁。

几年寒食无酒浆,几年野火驱牛羊。

人言此事五十有馀载,今得归母葬故乡。

儿寒不愁,儿饥不愁,儿名不欲传万口,儿事不欲传千秋。

愿人寻墓墓即得,吁嗟此意无人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寻墓篇为程仲南作》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述一个儿子寻找母亲墓地的过程,展现了深沉的亲情与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诗中开篇“出亦悲,入亦悲”,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无论是外出还是回家,都充满了悲伤的情绪。接着诗人以“儿悲不为寒,儿悲不为饥”点明儿子的悲伤并非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父一而已,母有前后”,强调了父亲的唯一性,而母亲则有前后相继,暗示了母亲的离世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的“生我者父,夫父即母”则进一步阐述了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家庭的贡献,如同母亲一般。

“母死不得母葬所,苍苍之天实谁咎”表达了对母亲去世后无法安葬的遗憾和对命运的无奈。随后的“一灯荧荧,父病在床”描绘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怀与痛苦,父亲的病情加重,更增添了家庭的忧伤。

“他时归母葬故乡”、“于何求之询渭阳,于何询之之朐阳”等句,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母亲安葬地点的追寻。朐阳十万户,每一户都在为母亲的安葬问题担忧,但最终却只能面对“老成已谢孤子死”的现实,老一辈的离去,使得家族失去了支柱。

“借问旧乡里,呼名半人鬼”反映了社会变迁,家乡的人们已经老去,甚至有些成为了鬼魂,而母亲的墓地却难以找到。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最后,“朝出郭门望,暮出郭门望”表现了儿子日复一日的寻找过程,即使泪水滴落在树上使树枯死,芳草也不再芬芳,也未能阻止他对母亲的思念。在一位白须老翁的指引下,找到了母亲的墓地,但“人言此事五十有馀载,今得归母葬故乡”又让人感叹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得家书悼殇女

初月才生落已催,好花差喜未曾开。

珠从慈母擎中夺,书自山妻病里裁。

终傍人家何足恋,暂为而父讵忘哀。

我从客邸开缄慎,略失平安是此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淮上夜发因忆壬辰之冬借稚存随朱笥河先生按部经此倏三载矣怅然有作寄稚存

平沙渺渺烟苍苍,长淮晚来沈镜光。

舟行十里复五里,一钩新月悬危樯。

楚火星星明两岸,极浦清歌入天半。

七弦罢弹觞不倾,默听离心倏零乱。

一半催成风水愁,分明诉出飘零怨。

我心枨触非酒悲,坐有往事劳沈思。

山川风景了无异,绝忆此流初汎时。

东山宾从南州客,顾荣羽扇桓伊笛。

前舫谁呼句落成,后舟笑语风吹逼。

我舟李白同醉眠,醉后乱拍洪崖肩。

啸歌怀古乐相乐,望者谁不称神仙。

祇言好景堪把玩,谁知过眼皆云烟。

太息吾徒二三子,半脱芒鞋著珠履。

客路空追大小山,离程已判东西水。

十年湖海惭浮名,再来迹比清淮清。

登舻依旧美清夜,却对长年诉愁话。

素志难移橘柚根,微躯不及鼋鼍化。

我欲招隐山之幽,多恐岁晏难为留。

似抛鸡犬未仙去,管领别离无限愁。

问头却望听歌处,已失八公山上树。

形式: 古风

题李牧堂青岩图

重崖叠巘气冥冥,寄尔乾坤一草亭。

壁上龙蛇藤补屋,枕边风雨树穿棂。

才名此日兼三绝,笔墨他年护百灵。

岂合斯人老丘壑,将来麟阁要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中元

裁莲作灯灯七叶,百万光从水间出。

凤膏著露精灵愁,蚖脂映溜蛟龙泣。

回光却射恒河边,极天饿鬼来如烟。

幡幢花果遍世界,哭来笑去风飘然。

东家女儿巧心思,剪得浓花似侬媚。

自礼金仙守夜分,不捲风帘养灯穗。

五更以后珠斗斜,野火散灭人还家。

嫩凉各抱兰气宿,遍地露虫鸣纬车。

孤馆空香步尘迹,似有秋魂吊书客。

为君更唱鲍家诗,愁烟袅尽东方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