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夜发因忆壬辰之冬借稚存随朱笥河先生按部经此倏三载矣怅然有作寄稚存

平沙渺渺烟苍苍,长淮晚来沈镜光。

舟行十里复五里,一钩新月悬危樯。

楚火星星明两岸,极浦清歌入天半。

七弦罢弹觞不倾,默听离心倏零乱。

一半催成风水愁,分明诉出飘零怨。

我心枨触非酒悲,坐有往事劳沈思。

山川风景了无异,绝忆此流初汎时。

东山宾从南州客,顾荣羽扇桓伊笛。

前舫谁呼句落成,后舟笑语风吹逼。

我舟李白同醉眠,醉后乱拍洪崖肩。

啸歌怀古乐相乐,望者谁不称神仙。

祇言好景堪把玩,谁知过眼皆云烟。

太息吾徒二三子,半脱芒鞋著珠履。

客路空追大小山,离程已判东西水。

十年湖海惭浮名,再来迹比清淮清。

登舻依旧美清夜,却对长年诉愁话。

素志难移橘柚根,微躯不及鼋鼍化。

我欲招隐山之幽,多恐岁晏难为留。

似抛鸡犬未仙去,管领别离无限愁。

问头却望听歌处,已失八公山上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淮河夜晚航行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回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平沙苍茫、长淮静谧、新月悬挂、楚火两岸、极浦清歌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平沙渺渺烟苍苍,长淮晚来沈镜光。” 开篇即以辽阔的平沙和苍茫的烟雾勾勒出淮河夜晚的背景,随后“长淮晚来沈镜光”一句,将淮河比作一面沉静的镜子,映照着晚霞的余晖,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美。

“舟行十里复五里,一钩新月悬危樯。” 描述了船只在淮河上缓缓前行的场景,新月如钩,悬挂在高高的桅杆之上,增添了几分孤寂与神秘。

“楚火星星明两岸,极浦清歌入天半。” 这两句通过“楚火”和“极浦清歌”,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淮河景象,火光点点,歌声悠扬,仿佛穿越时空,连接起历史与现实。

“七弦罢弹觞不倾,默听离心倏零乱。” 诗人在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离愁,即使琴声停止,酒杯未倒,但内心的情感却难以平静,离别的思绪纷乱如麻。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淮河夜晚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友情、历史的深深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题李牧堂青岩图

重崖叠巘气冥冥,寄尔乾坤一草亭。

壁上龙蛇藤补屋,枕边风雨树穿棂。

才名此日兼三绝,笔墨他年护百灵。

岂合斯人老丘壑,将来麟阁要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中元

裁莲作灯灯七叶,百万光从水间出。

凤膏著露精灵愁,蚖脂映溜蛟龙泣。

回光却射恒河边,极天饿鬼来如烟。

幡幢花果遍世界,哭来笑去风飘然。

东家女儿巧心思,剪得浓花似侬媚。

自礼金仙守夜分,不捲风帘养灯穗。

五更以后珠斗斜,野火散灭人还家。

嫩凉各抱兰气宿,遍地露虫鸣纬车。

孤馆空香步尘迹,似有秋魂吊书客。

为君更唱鲍家诗,愁烟袅尽东方白。

形式: 古风

秋夜

烛跋烧残拥薄衾,绕庐策策响疏林。

漏沈二十五声点,雁送三千馀里音。

栎社人间几零落,桂丛天半自阴森。

蹉跎淮海谁相讯,梦向白云迷故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晓起

昨夜朣胧月,今朝瑟䫻风。

琴心来海上,客思满江东。

馆谷充新秫,园蔬进晚菘。

眼看时节改,愁寂感秋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