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小宴问程秀才

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景物闇相随。

净淘红粒罯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

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

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洛阳的园林之美自己深知,江南的景色仿佛暗暗相随。
洗净红色的稻米煮成香饭,切薄紫色的鱼片烹调水葵。
雨滴在船篷上发出青雀般的声响,波浪摇动花影映照在白莲池。
停下酒杯询问来自苏州的客人,这里与吴淞江边的时候相比如何呢?

注释

洛下:洛阳,唐朝的东都,以园林美景著称。
林园:指洛阳的园林。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以风景秀丽闻名。
闇相随:暗中相随,形容对江南景色的怀念。
红粒:红色的稻米,此处形容稻米色泽鲜美。
罯:放置,装盛。
香饭:香美的饭食。
紫鳞:紫色的鱼,代指鱼类食材。
水葵:一种蔬菜,可食用。
篷声:船篷被雨滴打湿的声音。
青雀舫:装饰如青雀的船只。
白莲池:长满白色莲花的池塘。
苏州客:来自苏州的客人,可能是指诗人认识的朋友。
吴松江:即吴淞江,位于今江苏苏州一带,是太湖的主要出海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洛阳城下林园中举行的小型宴会。开篇"洛下林园好自知,江南景物闇相随"表明诗人对这片风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突出了江南特有的美丽景致紧密相伴。

接着"净淘红粒罯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通过对食物的精细描述,展现了宴会上的奢华与丰盛,以及诗人对生活美好的一种享受和赞美。

"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通过雨滴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和水波轻摇花影,营造出一种安静而迷人的氛围。

最后"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诗人在宴会中举杯询问来自苏州的客人,这个景色是否能够与往日吴松江上的风光相比。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好奇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出一种怀旧和对过往美好的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宴会生活以及情感回忆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功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池上早秋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池上即事

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

钿砌池心绿蘋合,粉开花面白莲多。

久阴新霁宜丝管,苦热初凉入绮罗。

家酝瓶空人客绝,今宵争奈月明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