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春天美丽却又易逝花朵的感慨,借以表达自己如同花朵般脆弱与短暂的人生遭遇。开篇“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花的盛衰,亦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和忧伤。
接下来的“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并不仅仅哀叹花朵的早逝,而是将自己的处境与花相比,感慨自己如花般脆弱和短暂,这种自我认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女性内心的哀愁与无奈,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世间多少能诗客,谁是无愁得睡人。
自我夜来霜月下,到头吟魄始终身。
坏屋不眠风雨夜,故园无信水云秋。
病中枕上谁相问,一一蝉声槐树头。
故友别来三四载,新诗吟得百馀篇。
夜来江上秋无月,恨不相逢在雪天。
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
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