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

暗筱打园壁,飒响鸣枯枝。

呼童芟使尽,恐汝眠惊疑。

自汝病眠后,日苦老母炊。

虽有灶婢粗,仅足供畚箕。

譬如衣食恒,身习亦不知。

一旦偶失之,遂识寒与饥。

大儿自塾还,孤影孑无随。

小者在吾抱,呼母搴床帏。

汝病数日眠,黄口已失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在面对母亲病重直至去世的过程中的情感波动和生活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无奈。

首句“暗筱打园壁,飒响鸣枯枝”描绘了环境的凄凉,暗淡的小竹子敲打着墙壁,风声在枯枝间回响,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呼童芟使尽,恐汝眠惊疑”,诗人吩咐仆人清理周围环境,以免母亲因声响而惊醒,表现了对母亲的细心照顾和关怀。

“自汝病眠后,日苦老母炊”表达了母亲生病后,日常生活的艰辛,尤其是做饭这一基本生活需求变得困难。接下来的几句“虽有灶婢粗,仅足供畚箕”,说明即使有仆人在旁帮忙,但家务活仍然繁重,难以应付。

“譬如衣食恒,身习亦不知。一旦偶失之,遂识寒与饥”,通过类比,强调了日常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一旦失去,就会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这反映了诗人对母亲健康状况改变后家庭生活巨大变化的感慨。

“大儿自塾还,孤影孑无随。小者在吾抱,呼母搴床帏”,描述了家庭成员在母亲病重期间各自的角色和行动,大儿子放学归来,母亲却无法陪伴;小儿子在怀抱中,呼唤母亲时只能掀开床帷,表现出家庭成员在困境中的无助与孤独。

最后,“汝病数日眠,黄口已失依”,点明了母亲病情严重,长时间卧床,孩子们失去了依靠,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亲人病重直至离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活变化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一)

大儿年十五,小者两周岁。

使为无母儿,于汝亦何慰?

此言欲告汝,又恐汝心碎。

谁知汝早筹,见儿辄流泪。

呼儿依母旁,记取母颜悴。

他日年长时,忆之庶无昧。

形式: 古风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二)

明知百无益,尚冀一息还。

龛佛汝所供,默与添沈檀。

可怜膝下儿,多病身体孱。

依依同迟眠,使我遣置难。

窗风渡遥漏,屈指忘其残。

搅以繁笳声,汝梦凛何安?

命蹇作贫妇,未御青琅玕。

甚之嫁笥衣,典鬻多不完。

徒劳枯坐中,寸念穷百端。

形式: 古风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三)

痛汝无父母,但有弱弟亲。

掩泪趋屋隅,恐汝闻酸呻。

支床苦呼吸,明知鬼趣隣。

欲询未了言,又恐遭疑嗔。

便得头白偕,亦抵一睫尘。

翁姑老奈何,幼子汝所珍。

惨然入鬓眉,黛断胡能颦?

冰手握我怀,促喘词略陈。

但言毋相忘,生死君之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妇病自春晚始剧至六月四日竟不复生感触所缘记以哀响都得二十三章焚之榇前以代诔哭(其十四)

有弟妇未娶,汝死谁奉亲?

况益亲力劳,遗之襁褓孙。

两孙各待哺,我又多出门。

汝死长不言,罪谁原我身。

为言妾死后,朗须续佳婚。

愿其能奉亲,弗辞多苦辛。

愿其抚妾子,相爱毋相嗔。

但得新人新,弗忘陈人陈。

陈人不如新,弗忘是郎恩。

妾在冥冥中,看郎双悦欢。

妾多故物留,留与新人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