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廙喜雪

向来河洛久愆阳,祷祀徒劳罄肃庄。

林雪飞花欣暂白,麦田濡叶未全黄。

城中稍觉桑薪贵,村外时闻社瓮香。

八使孜孜悯茕独,斯民那复畏凶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直以来,河洛地区长久缺乏阳光,祈祷祭祀都显得徒劳而庄重。
树林中的雪花飘落,短暂地让世界变得洁白,但麦田里的叶子还未完全变黄。
城市里人们开始感到柴火的价格上涨,乡村外不时传来社稷祭祀的酒香。
八位使者勤奋不懈,怜悯孤苦之人,百姓们又怎会畏惧灾难带来的荒凉呢。

注释

河洛:古代地区名,指洛阳一带,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愆阳:欠缺阳光,指天气阴沉。
祷祀:宗教或仪式上的祈祷和祭祀。
麦田:农田,主要种植小麦。
桑薪:桑木制成的燃料,代指柴火。
社瓮:社稷坛上的祭器,古时用于祭祀土地神。
八使:可能指官员或者代表,具体人数不一定为八人。
茕独:孤独无依的人。
凶荒:严重的自然灾害,如饥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田园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节的喜悦之情。

"向来河洛久愆阳,祷祀徒劳罄肃庄。" 这两句写的是连年丰收后的安宁气氛,农事虽勤,但祭祀活动显得有些空洞,反映出农闲时节的宁静与肃穆。

"林雪飞花欣暂白,麦田濡叶未全黄。" 这两句则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象,树林里雪花纷飞,麦田中的叶子因雪而湿润,尚未完全变黄,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城中稍觉桑薪贵,村外时闻社瓮香。" 这两句写的是城里的人们因为天气变化而感到柴火变得珍贵,而在乡间,人们则时不时地能闻到祭祀时燃烧的香料和谷物的香气。

最后,"八使孜孜悯茕独,斯民那复畏凶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安定、百姓无忧的欣慰,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凶险荒凉局势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谐的笔法,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农村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

儒衣武弁聚华轩,尽是西都冷落官。

莫叹黄花过佳节,且将素发共清欢。

红牙板急弦声咽,白玉舟横酒量宽。

青眼主公情不薄,一如省闼要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王安之题独乐园

草浓初过雨,林静远含烟。

燕引新飞鷇,荷承半坠莲。

朋来惟有月,山见不须钱。

谁与同其乐,壶中浊酒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乐道再以诗见寄

谏垣簪笔接英游,今日华颠昔日忧。

邂逅升沈皆是命,逍遥出处本无愁。

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

溟海榆枋各安分,蓬莱未必胜嵩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乐道自河外南辕过宜芳雨晴和气景物可爱马上偶成

京洛春应老,河边初解颜。

碧浮烟际草,翠滴雨馀山。

目极褰帷外,诗成揽辔间。

满川桃李色,共喜传车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