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子夜歌(其八)

北风振枯林,严霜杀百草。

欢不与时竞,独向相思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凄冷景象,通过“北风振枯林,严霜杀百草”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冬季的凛冽与萧瑟。北风呼啸,吹动着干枯的树林,严霜覆盖,使得百草凋零。这样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寒冷的氛围。

接着,“欢不与时竞,独向相思老。”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在这样的季节里,欢乐似乎与世隔绝,无法与他人共享,只能独自面对,沉浸在对某人的深深思念之中,直至老去。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下个体情感的深刻与持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冬日的冷酷与人内心的温暖,以及时间流逝中不变的情感追求。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懊侬歌(其一)

五丝合欢被,还得五丝缝。

侬为懊恼曲,还持懊恼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冬]韵

懊侬歌(其二)

布帆百馀幅,阿娜自生风。

江水满如月,那得不愁侬。

形式: 乐府曲辞

懊侬歌(其三)

夙昔幽闺性,冶游持自惑。

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懊侬歌(其四)

长江得春风,使帆如使马。

朝发牛渚矶,暮宿白门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