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手患风痹,懒写书信,老眼昏花看不清棋谱。
看窗口射入的一束阳光中无数“野马”飞腾,几案笔管中蒲卢出出进进。
我不善于刻意为自己打算,但危急关头,为报效国家,曾抵制过残暴而不可一世的恶人。
世界上不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但还是会有人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

注释

风:这里指风痹,风湿病。
慵:懒。
展:开。
八行书:古代信纸一般都是八行,所以称信为八行书。
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
九局图:指棋谱。
野马:这里指春天浮在沼泽上游动的气体。
案:几案,古人席地而坐时用来写字或倚着休息的家具。
筠()管:竹管,指毛笔管。
蒲卢:细腿蜂,每每找一个小洞产卵。
笔管上头有洞,所以蒲卢产卵其中,然后卵便孵化出来。
安蛇足:常用来讽刺做事节外生枝,弄巧反拙。
捋虎须:比喻撩拨、触犯凶恶残暴的人。
试齐竽: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安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他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简单的生活环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他不再急于写作,也不再努力去观察那些复杂的图画。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的淡然,转而关注内心世界的丰富。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庐。”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逸自得的生活场景。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案上,就像是在田野中奔跑的马匹,而那筠竹制成的笔筒和盛放文房四宝的器具,则象征着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与热爱。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安全与国家安危的关注。他像蛇一样寻找安稳之地,同时也曾像捋虎须那样准备着为国家出力。

最后,“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这里“举世”指的是整个世界,而“默识”则意味着深刻的理解。诗人质疑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齐竽”是古代乐器,常用来比喻和谐之声。诗人不知道谁能够像演奏乐器一样,试图去体会他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示了韩偓对于平静生活、个人的安全感与国家安危的关怀以及他对世间喧嚣与精神理解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早起五言三韵

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

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

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形式: 古风

江行

浪蹙青山江北岸,云含黑雨日西边。

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自负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余自刑部员外郎为权所挤值盘石出镇藩屏朝选宾佐以余充职掌记郁郁不乐因成长句寄所知

正叨清级忽从戎,况与燕台事不同。

开口谩劳矜道在,抚膺唯合哭途穷。

操心未省趋浮俗,点额尤惭自至公。

他日陶甄寻坠履,沧洲何处觅渔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