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

浪蹙青山江北岸,云含黑雨日西边。

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江水翻涌,青山在北岸摇曳,乌云中夹带着黑雨,夕阳西下。
船夫低声交谈,担忧起天气变化,旅客无事可做,停止了白日小憩。
哪比得上在繁华的槐花大道上,策马缓行,轻挥马鞭自在。

注释

浪:江水波涛。
蹙:翻涌。
青山:青翠的山峦。
江北岸:长江的北岸。
云:乌云。
含:夹杂。
黑雨:黑色的雨。
日西边:夕阳西下。
舟人:船夫。
偶语:低声交谈。
忧风色:担忧天气。
行客:旅人。
无聊:无事可做。
昼眠:白日小憩。
争似:哪比得上。
槐花:槐树的花朵。
九衢:繁华的大街。
马蹄:马蹄声。
安稳:平稳。
慢垂鞭:缓步轻挥马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首句“浪蹙青山江北岸”以动态的“浪蹙”形容波涛汹涌的江水,与静止的“青山”形成对比,勾勒出江北岸的壮丽景象。

接着,“云含黑雨日西边”则通过阴沉的云层和即将倾盆的大雨,以及日落西山的情景,营造了一种紧迫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变化来映射内心世界的波动。

第三句“舟人偶语忧风色”中的“忧风色”四字,是对前两句景象的直接感受,舟人之间偶尔的交谈中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风雨的担忧。这里,“忧风色”不仅形容了舟人的心情,同时也烘托出了天气的变化。

“行客无聊罢昼眠”则转向诗人自身,表达了在旅途中因天气所迫而不得不休息的情境。这里,“无聊”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罢昼眠”则是对现实无奈的暂时妥协。

最后两句“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江行中的景色与槐花盛开的繁华街区相比较。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向往,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马蹄安稳慢垂鞭”则描绘了行进中的一种从容不迫,给人以平和与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深远而又富有层次感的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自负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余自刑部员外郎为权所挤值盘石出镇藩屏朝选宾佐以余充职掌记郁郁不乐因成长句寄所知

正叨清级忽从戎,况与燕台事不同。

开口谩劳矜道在,抚膺唯合哭途穷。

操心未省趋浮俗,点额尤惭自至公。

他日陶甄寻坠履,沧洲何处觅渔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

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

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兼恐汗先融。

帝台春尽还东去,却系裙腰伴雪胸。

形式: 七言律诗

闲步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麇,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