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正叨清级忽从戎,况与燕台事不同。
开口谩劳矜道在,抚膺唯合哭途穷。
操心未省趋浮俗,点额尤惭自至公。
他日陶甄寻坠履,沧洲何处觅渔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不满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忧虑。首句“正叨清级忽从戎”可见诗人曾在朝廷中担任清职,但因种种原因被迫离去,转而投身军旅之中。此处“清级”指的是文职官员,“戎”则是武职的代称。接着的“况与燕台事不同”表明诗人所经历的事与历史上著名的燕台故事(即乐毅临终对燕昭王说:“ 臣死之日,若以臣为燕而哭,则是臣辱矣。”)不一样,暗示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之间的差异。
第三句“开口谩劳矐道在”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花言巧语、阿谀奉承之人的厌恶。这里的“谩劳”指的是溢美之词,“矐道”则是虚假不实的道路,说明了诗人对当时官场中盛行的浮华虚伪感到愤懑。
第四句“抚膺唯合哭途穷”则表现出诗人的悲哀心情。这里的“抚膺”是触摸胸前的动作,常用以表示怀念或忧伤,“途穷”意指道路的尽头,即绝处。此句表明诗人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不幸后,只能独自悲泣,无路可走。
接着的“操心未省趋浮俗,点额尤惭自至公”则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诗人承认自己曾追随世俗,但内心深处却感到羞愧,“点额”即用手指点触额头,是表示懊恤之意。
最后两句“他日陶甄寻坠履,沧洲何处觅渔翁”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向往。这里的“陶甄”是古代隐逸陶渊明和甄 ム 的合称,他们都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人物,以清高脱俗著名。“沧洲”指的是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岛,“觅渔翁”则是寻找渔父的意思,渔父是古代隐逸的别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像陶甄一样归隐田园,以寻求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
黛眉印在微微绿,檀口消来薄薄红。
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兼恐汗先融。
帝台春尽还东去,却系裙腰伴雪胸。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麇,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才魂妖魂谁与招。
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
坐来簌簌山风急,山雨随风暗原隰。
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