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慧开禅师颂二首(其一)

手中拍板袖中槌,赢得逢场弄一回。

寄语无门开道者,挑包便好出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手中拿着木板和袖中的小锤,只为在适当的时候耍上一场。
我告诉那些没有出路的人,只要拿起包裹,就能离开这里开始新生活。

注释

手中:持有的。
拍板:木板(用于表演时打节奏)。
袖中槌:藏在袖子里的小锤子。
赢得:获得机会。
逢场:合适的机会。
弄一回:表演一次。
寄语:赠言或劝告。
无门开道者:处于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人。
挑包:提起包裹。
出山来:离开当前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鉴赏

此诗乃宋代诗人吴潜所作,名为《示慧开禅师颂二首(其一)》。从这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禅学修行的深刻理解。

"手中拍板袖中槌,赢得逢场弄一回。"

这两句描绘了禅师在打坐参禅时,手持拍板和袖中的槌,通过敲击声音来帮助自己和他人保持警觉,维持禅定的状态。“赢得”表明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获得心灵的净化和解脱。"逢场弄一回"则寓意着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体验禅法,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寄语无门开道者,挑包便好出山来。"

这两句是诗人对那些追求真理的修行者的劝告。“无门”指的是禅宗中的“无门关”,象征着最高的智慧和解脱之境。"开道者"则是指那些能够开启这种智慧道路的人,亦即禅师或高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开悟者的心悦诚服。而“挑包便好出山来”则是在告诫他们,当准备好挑战自我、背离尘世的重担时,就可以离开红尘,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禅学中对内在修行和精神解脱的追求,以及诗人对于这条道路的敬仰与期待。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龙溪道中

潮痕初涨没汀沙,隔岸青帘认酒家。

要识江乡春事晚,东风吹尽野棠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再和赵知录韵三首(其三)

何烦洛令市私恩,有客甘贫自闭门。

恰似明州前录事,清高直可傲羲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再和赵知录韵三首(其二)

只道梅花已乱飞,何须点缀谢庄衣。

独欣冻死安西虏,载取狐巴马上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再和赵知录韵三首(其一)

妖蜃吹城匝海涛,也疑瀛岛产琨瑶。

老滕解把真成妄,郢曲如今始再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