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凤凰台二首(其二)

梧桐叶落秋风老,人去台空凤不来。

梁武台城芳草合,吴王宫殿野花开。

石头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长苔。

莫问人间兴废事,百年相遇且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秋风中梧桐叶飘零,人已离去只剩空台,凤凰不再飞来。
梁武帝的台城如今被青草覆盖,吴王宫殿则野花盛开。
石头城下春水涌起,燕子堂前雨后苔藓滋生。
无需询问世间兴衰之事,人生百年相逢,且举杯共饮。

注释

梧桐叶:落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秋风:秋风的寒冷和萧瑟。
人去台空:人已离开,只剩下空荡荡的台榭。
凤不来:凤凰不至,可能指昔日繁华不再。
梁武台城:古代帝王的遗迹。
芳草合:青草茂盛,形容荒废。
吴王宫殿:另一历史遗迹,可能暗示朝代更迭。
野花开:野花盛开,反衬宫殿的荒凉。
石头城:南京的别称,历史上曾为多个朝代都城。
春生水:春天江水上涨。
燕子堂:可能指有燕子栖息的建筑。
雨长苔:雨水滋养了青苔,暗示久无人迹。
兴废事:国家或地方的兴衰变迁。
百年相遇:人生短暂,难得的相遇。
衔杯:举杯饮酒,借酒浇愁或庆祝。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作品,名为《登凤凰台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中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梧桐叶落秋风老,人去台空凤不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梧桐树上的叶子随着秋风飘落,而昔日登台的人们已经不见踪迹,那些曾经翩翩起舞的凤凰也不再光临,只剩下空寂的台阶。

"梁武台城芳草合,吴王宫殿野花开。"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历史遗迹上的自然景象,芳草萋萋,野花烂漫,这些都是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见证。

"石头城下春生水,燕子堂前雨长苔。"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突出了自然界生命力与人间兴废相辅相成的主题。水是生命之源,而雨后的苔藓则表现了生机勃勃。

"莫问人间兴废事,百年相遇且衔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哲理,他不愿过多追问世事的变迁,只愿与朋友们共饮,珍惜难得的相聚时光。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面对历史沧桑时的豁达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生命与毁灭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情怀和智慧。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署中答武功姚合

原中多阴雨,惟留一室明。

自宜居静者,谁得问先生。

深井泉香出,危沙药更荣。

全家笑无辱,曾不见戈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端午日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潭州独步

鹤发垂肩懒著巾,晚凉独步楚江滨。

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

习巧未逢医拙手,闻歌先识采莲人。

笑看斥鴳飞翔去,乐处蓬莱便有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龙阳尉马戴

早学全身术,惟令耕近田。

自输官税后,常卧晚云边。

细草沿阶长,高萝出石悬。

向来名姓茂,空被外情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