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到永州宿村舍

野宿孤村迥,山行十里荒。

犊眠衰草壤,马踏落梅香。

入眼春晴薄,打头风势扬。

莫嗟登陟苦,明日看潇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偏远的村庄过夜,山路漫长且荒凉。
小牛在衰败的草地上休息,马蹄踏过落满梅花的土地。
眼前春光明媚但略显薄弱,迎面而来的风势却逐渐增强。
别抱怨登山的辛苦,明天就能欣赏到潇湘的美景。

注释

野宿:野外过夜。
孤村:偏远的村庄。
迥:遥远。
山行:山路行走。
十里荒:十里荒芜。
犊:小牛。
衰草壤:衰败的草地。
落梅香:落满梅花的香气。
春晴薄:春天阳光微弱。
打头:迎面。
风势扬:风力增强。
嗟:叹息。
登陟:登山。
明日:明天。
潇湘:指潇湘地区,这里泛指远方的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独特情感和哲理。

"野宿孤村迥,山行十里荒。" 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孤寂的场景,诗人在荒凉的乡村中过夜,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十里,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旅途中的艰辛。

"犊眠衰草壤,马踏落梅香。" 这两句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表达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生机与美好。牛羊在枯萎的草地上休息,马蹄践踏下的梅花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些细节不仅描绘出春日景色,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入眼春晴薄,打头风势扬。" 这两句则转向天气和季节感受的描写。春日的阳光温暖而微薄,微风吹拂着脸庞,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强调了春日里不可忽视的生机与活力。

"莫嗟登陟苦,明日看潇湘。"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心境。在艰难困苦中不必叹息,因为每个清晨都有新的希望和美景等待着我们。这也反映出诗人面对旅途中的艰辛时,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个既孤寂又美好的旅行画面。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思归偶成(其一)

春来便拟问归津,转眼江流若许深。

六十岁翁穷塞客,八千里路故乡心。

鹃啼月树添征思,鹊语风檐误好音。

只有云山遮不断,梦随栩蝶过家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思归偶成(其二)

杜鹃一自听天津,南北纷纷患转深。

备谨彻桑征戍事,忧形恤纬老臣心。

惊闻边信多蛮语,喜动乡情带楚音。

若得君王放归去,便陪莲社访东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春日领僚属游龙隐岩

久卧苍崖底,风雷为擘开。

蜕形犹挂石,鳞迹不沾埃。

一水将清贯,数峰推爽来。

浑疑负舟去,烟雨肯低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昭君溪

巴峡向来惟屈姊,汉宫奚事出明姬。

当时本有平戎术,中国难容绝世姿。

忍死定仇娄敬策,惜生不遇武皇时。

后人却恨毛延寿,断送春风入远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