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郡南二孙

虞初秘府六百本,老子柱下五千言。

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虞初秘府收藏了六百本书籍,其中老子在柱下的五千字著作赫然在列。
我家世代传承的道学源自于自然,特地展示这些经典给后代看,以示教诲。

注释

虞初秘府:古代藏书之处,可能指秘阁或皇家图书馆。
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柱下:相传老子曾在周朝的太史府柱下著述。
五千言:指《道德经》的篇幅,五千字左右。
吾家道学:我家世代传承的道家学术思想。
天生种:自然赋予的特性或根源。
斯文:这里指儒家文化或经典文献。
子孙:后代子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石所作,名为《示郡南二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学传承的自豪和对后辈的期望。

"虞初秘府六百本"一句,提到的是儒家经典《尚书》的重要性,并通过“秘府”来强调其珍贵与神圣。"老子柱下五千言"则是指道教经典《道德经》和《南华经》的总称,暗示了作者对于道家的尊重。

"吾家道学天生种"一句,表明诗人自豪于家族中的道学传统,并将这种学问视为天赋之物。"端有斯文示子孙"则是说诗人希望以自己的文章和学问来教育后代,使他们了解和继承这个传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儒家和道家经典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学术传统的自豪。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综合儒、道、佛三教思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礼殿圣贤图

成都名画窟,所至妙宫墙。

风流五代馀,轨躅参隋唐。

其间礼殿晋画为鼻祖,未数后来鸿雁行。

画者果谁欤,或云名收人姓张。

右军问蜀守,墨帖求缣缃。

乃知前辈人,不爱时世妆。

范琼杜措李怀衮,仙荒佛怪驱喝雷电笔意窥渺茫。

不若收所画,上自皮羽之服下至垂衣裳。

盘古众支派,帝霸皇与王。

君臣分圣贤,有如虎豹龙凤殊文章。

视之若有见,日月星象空中垂耿光。

听之如有闻,衔牙玉佩鸣以锵。

三古以降历今世,视听所感犹一堂。

乃知此画自神品,碌碌馀子非所望。

吾道久已屈,二氏争颉颃。

岂唯牧也见绌馀子下,而有公议老我双鬓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伊川祠呈程咏之

弹我清风弦,酌我明月樽。

栖迟元祐鬼,零落伊水魂。

金玉百世师,丹青几代孙。

冰雪耀荒谷,云雾迷空村。

斯人阨衰世,吾道谁与论。

仙人白石溪,夫子青山根。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再次韵计教授

糟丘尽醉国人狂,谁似东家礼义乡。

万卷短檠磨岁月,一生寒砚敌冰霜。

饭牛坐待扶桑白,战马初归塞草黄。

奏牍三千君未晚,殿帏正要上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邓使君赏双头牡丹

兼金必贵双,珏玉不独只。

嫣然彼丛生,佳处亦求匹。

沙寒水成练,雪洞山立壁。

春回小洛阳,淑气自融液。

主人似维摩,拈花许入室。

不碍清净眼,粉黛眩青赤。

联香飒轻吹,并影旭朝日。

有如猗兰心,相同不相敌。

偶来饮此酒,对花情有激。

试哦常棣章,反经道如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