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

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彷佛前规模。

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

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

纷纭少定泪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玙。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形式: 古风

翻译

阿衡的美德在商朝初年独树一帜,哪位能效仿他的前代风范?
汉末群雄愤世嫉俗,求助于外敌,如召公、绍卓般成为对抗强权的力量。
毒害蔓延三辅之地,京都深受其扰,严惩不贷,直至斩首。
纷乱中稍显安定,泪水洗尽罪恶,他们自称为谷与孤。
天下英雄纷纷响应,犹如粟米和毫毛竞相奔腾。
诸葛亮在南阳草庐高卧,看似淡泊,实则深藏不露。
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终于离开隐居地,如同有莘氏的贤士。
刘备去世后,留下幼主,处境昏暗,仅比曹丕稍好。
诸葛亮辅佐幼主,在西南建立国家,内外皆赞其才德。
这功绩堪比桐宫的圣贤,诸葛亮是古代阿衡的后继者。
谁能像齐桓公对待管仲那样,识人用人?
九泉之下,谁将继承他的遗志?唉,此人真是我们的希望。

注释

阿衡:商朝时期的贤相。
商初:指商朝初期。
彷佛:效仿。
城狐:比喻受人庇护的小人。
韩卢:比喻勇猛的将领。
毒流:毒害流传。
泪坞:形容悲痛的场所。
谷与孤:古人自谦之词,意为谷子和孤儿。
鼓桴:击鼓指挥战斗。
粟毛:比喻众多微小的人或物。
南阳庐: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有莘:古代诸侯国名,此处借指贤士。
昏暗:形容政治黑暗。
桐宫:古代象征圣贤的宫殿。
夷吾:齐桓公的贤相管仲。
鱼目:比喻假货或次品。
璠玙:美玉,比喻贤才。
九原:指墓地。
起予:给予希望或启发。

鉴赏

这首诗名为《孔明》,作者陈长方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诗中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赞扬了他的智慧和忠诚。首句提到诸葛亮在商朝初期的阿衡角色,暗示其早年的贤能。接着,诗人将他与汉末群雄相比,指出他在乱世中的重要性,如同韩卢(猛犬)般勇猛。诗中描述了诸葛亮如何在动荡时期稳定局势,甚至在刘备死后仍辅佐幼主,犹如桐宫中的阿衡,地位崇高。

诗人特别强调了诸葛亮的隐逸与出山,将其比作有莘氏的丈夫,行事深思熟虑。同时,批评那些试图模仿诸葛亮却不如其者,比喻为混淆视听的鱼目与宝玉。最后,诗人感慨诸葛亮的英魂何处安息,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智谋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收录诗词(56)

陈长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二)

公居吴淞滨,声名到童儿。

弓旌羔雁招,尚落沧海遗。

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

扁舟载西子,独此见子皮。

兼收及我辈,一视白与缁。

他年高士传,读者当见思。

不但首阳士,廉称百世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四)

好在苏夫子,琴书安稳不。

尺书寄双鲤,一一无沉浮。

不见才几日,沃若桑已稠。

应与曜庵人,静话同茶瓯。

目送归飞鸿,缥渺天南头。

趣合略畦畛,道同当共谋。

何时暂来旋,促驾毋停辀。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三)

记公当日事,天上冠群英。

偕计旅庭实,稚齿先飞声。

胸中五色绢,补衮泽斯民。

云胡卷而归,不效岐山鸣。

翛然脱外累,志尚惟清宁。

坐使嘉谷富,无复生蝗螟。

因公古人风,并得千载情。

形式: 古风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一)

我贫如曲逆,瓮牖门垂席。

莽苍且三餐,鹏鴳俱自适。

功业薰天地,等是一戏剧。

高堂亲鹄发,甘脆尚谋食。

空馀圣门事,黾勉愧强力。

前修皎日星,一一是标的。

未敢如求赐,自画兼愿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