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二)

公居吴淞滨,声名到童儿。

弓旌羔雁招,尚落沧海遗。

淡然如秋容,杳渺无津涯。

扁舟载西子,独此见子皮。

兼收及我辈,一视白与缁。

他年高士传,读者当见思。

不但首阳士,廉称百世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您居住在吴淞江畔,名声连孩童都知晓。
您的威望如弓旌招引,即使是远方的贤才,也愿投奔而来。
您的风范淡泊如秋天的容颜,深远而难以触及。
您乘坐小舟,如同载着西湖的西施,独自展示您的风采。
您接纳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分黑白,一视同仁。
未来的历史记载中,人们会深深思考您的事迹。
您不仅是首阳山的隐士,更是百代相传的廉洁楷模。

注释

吴淞滨:吴淞江边。
声名:名声。
弓旌:比喻威望或招揽人才的象征。
羔雁:古代用于招贤的礼物。
杳渺:遥远而渺茫。
扁舟:小船。
子皮:指君子的品格。
兼收:一视同仁,不加区别。
白与缁:白色和黑色,借指所有人。
高士:高尚的隐士。
读者:阅读历史的人。
廉称:廉洁的声誉。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陈长方对文儒的敬仰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诗中提到文儒居住在吴淞边,名声远播,连儿童都知晓。他的德行如同弓旌招引,却仍能保持遗世独立的气质,如秋天的宁静,深不可测。诗人以扁舟载着西施的典故,象征文儒的超凡风采,而他的公正无私,对待所有人如一,无论贫富贵贱。

诗的结尾表达了对未来历史记载的期许,认为文儒不仅会成为首阳之士那样的高尚典范,其廉洁的品质还将被后世百世传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展现了文儒的道德风范,表达了诗人对文儒的深深敬仰。

收录诗词(56)

陈长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四)

好在苏夫子,琴书安稳不。

尺书寄双鲤,一一无沉浮。

不见才几日,沃若桑已稠。

应与曜庵人,静话同茶瓯。

目送归飞鸿,缥渺天南头。

趣合略畦畛,道同当共谋。

何时暂来旋,促驾毋停辀。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三)

记公当日事,天上冠群英。

偕计旅庭实,稚齿先飞声。

胸中五色绢,补衮泽斯民。

云胡卷而归,不效岐山鸣。

翛然脱外累,志尚惟清宁。

坐使嘉谷富,无复生蝗螟。

因公古人风,并得千载情。

形式: 古风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霖幸呈似也(其一)

我贫如曲逆,瓮牖门垂席。

莽苍且三餐,鹏鴳俱自适。

功业薰天地,等是一戏剧。

高堂亲鹄发,甘脆尚谋食。

空馀圣门事,黾勉愧强力。

前修皎日星,一一是标的。

未敢如求赐,自画兼愿息。

形式: 古风

古剑行

不辨干将与莫耶,仗之使我心无邪。

光芒紫气射牛斗,知音今不乏张华。

百鍊精刚欧冶手,一仗尚能清九有。

有时阴霭天地昏,匣中飞电金蛇走。

切玉如泥未足珍,终当化去乌足神。

愿与朱云斩邪佞,岂甘埋没延平津。

莫道承平便无用,长使奸雄毛骨竦。

上决浮云日月明,疾视羞为一夫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