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浚哲惟唐,长发其祥。帝命斯祐,王业克昌。
配天载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锡无疆。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首颂歌,充满了对君主及其王业的赞美之辞。诗中的“浚哲惟唐,长发其祥”表达了一种祈愿与祝福之情,希望国泰民安,祥瑞绵长。而“帝命斯祐,王业克昌”则显示了对君主所授命运的肯定,以及对其开创事业能够昌盛的期许。接着,“配天载德,就日重光”进一步强调了君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以及德行的发扬光大。
最后,“本枝百代,申锡无疆”则是对王朝基业长久、永不磨灭的美好愿景。整首诗通过这些华丽而庄严的语言,展现了古人对于理想君主与国家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国运昌隆的深切祝愿。
从艺术风格上看,这类颂歌多采用四字句式,以其平实雄浑的韵律与高度的礼仪性,适合于重要的祭祀和朝廷典礼之中。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权力、秩序以及永恒价值的追求。
不详
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肃肃清祀,烝烝孝思。荐享昭备,虔恭在兹。
雍歌撤俎,祝嘏陈辞。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
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大哉至德,允兹明圣。格于上下,聿遵诚敬。
嘉乐斯登,鸣球以咏。神其降止,式隆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