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苏州兼示杨琼

真娘墓头春草碧,心奴鬓上秋霜白。

为问苏台酒席中,使君歌笑与谁同。

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

形式: 古风

翻译

真娘墓前的春草一片翠绿,我(心奴)两鬓已如秋霜般斑白。
试问苏州的酒宴上,使君(地方长官)还有谁一同欢歌笑语。
其中仍有杨琼这样的美女在,足以登上东山陪伴谢公(指有才德的人)了。

注释

真娘:古代一位名妓的名字,此处代指墓地。
心奴:诗中的自称,可能是一位侍从或歌妓。
苏台:指苏州,因其时为郡治,故称苏台。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杨琼:古代美女的名字,这里也可能是泛指美人才女。
东山:此指东晋谢安隐居之地,后常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谢公:指东晋名臣谢安,此处喻指有才德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名为《寄李苏州兼示杨琼》。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真娘墓头春草碧,心奴鬓上秋霜白。" 这两句描绘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真娘墓头的春草如同青翠的丝线,而心奴(古代对美貌女子的称呼)的鬓角则被秋霜染成了白色。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隐喻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为问苏台酒席中,使君歌笑与谁同。"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问。在苏台(李白曾居住的地方)的宴席上,曾经有过欢声笑语,但如今那些美好的时刻已经不再,诗人在询问,那些快乐与谁共享。

"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尽管时代变迁,但仍旧有人如杨琼依然在世,可以一同登上东山,与谢公(谢安)这位历史上的高官共同回忆过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朋友、同侪的思念之情。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杨六

青宫官冷静,赤县事繁剧。

一闲复一忙,动作经时隔。

清觞久废酌,白日顿虚掷。

念此忽踟蹰,悄然心不适。

岂无旧交结,久别或迁易。

亦有新往还,相见多形迹。

唯君于我分,坚久如金石。

何况老大来,人情重姻戚。

会稀岁月急,此事真可惜。

几回开口笑,便到髭须白。

公门苦鞅掌,尽日无闲隙。

犹冀乘暝来,静言同一夕。

形式: 古风

寄皇甫宾客

名利既两忘,形体方自遂。

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

睡足斗擞衣,闲步中庭地。

食饱摩挲腹,心头无一事。

除却玄晏翁,何人知此味。

形式: 古风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议。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形式: 古风

寄崔少监

微微西风生,稍稍东方明。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

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自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

须臾群动息,掩琴坐空庭。

直至日出后,犹得心和平。

惜哉意未已,不使崔君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