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九首(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壮志未酬的游子,独自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开篇三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展示了游子的勇猛和坚定的意志,以及他对远方旅程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生动地描绘了游子在旅途中的艰辛生活,他不得不吃野生的首阳薇来充饥,喝清澈的溪水以解渴。这些细节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修炼的情怀。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表明游子在旅途中感受到了极度的孤独与陌生,他看不到知心的朋友,只能看到古人的墓冢,这种景象让他深感人生的孤独和无常。

最后四句“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则是游子在路边见到了伯牙和庄周的墓冢,他感慨于这两位古代的高士难以再现,同时也反思自己行走的意义和目的。这里的“此士难再得”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当下世态的无奈,而“吾行欲何求?”则是游子内心深处的一种迷茫与探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位追求理想而不惧艰险、在孤独中寻找自我价值的游子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于个人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九首(其九)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形式: 古风

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