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

客不敲门饱睡魔,静听檐雨泻天河。

从人指画竹如意,假手爬搔松养和。

屏上水翻波浩渺,砚旁山卧石陂陀。

十年游戏三间屋,一笑留连两曜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客人来访也不敲门,沉醉于美梦中仿佛听见屋檐雨声如银河倾泻。
任由他人在画卷上描绘竹子,借他人之手轻抚松枝以求心境平和。
屏风上的水纹如同浩渺江河,砚台旁的山石静卧如小坡。
我在三间屋内度过了十年游戏时光,微笑中流连忘返,仿佛光阴如梭飞逝。

注释

客:来访者。
饱睡魔:沉迷于睡眠。
檐雨:屋檐上的雨水。
泻天河:像银河倾泻。
指画:用手指绘画。
如意:如意的竹子图案。
假手:借助他人之力。
爬搔:轻抚。
松养和:松树带来的宁静和谐。
屏上:屏风上。
波浩渺:水波荡漾。
砚旁:砚台旁边。
山卧:山石静置。
十年:十年时间。
游戏:消磨时光。
三间屋:三间房子。
一笑:微笑。
两曜梭:光阴如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书房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客不敲门饱睡魔"一句,通过“客不敲门”表达了诗人独处的悠闲自在,而“饱睡魔”则形象地传达了沉醉于梦乡的状态。这两者结合,既表现了诗人的安逸,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静听檐雨泻天河"一句中,“静听”显示了诗人对于声音的细致感受,而“檐雨泻天河”则描绘出窗外细雨如天河倾泻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从人指画竹如意,假手爬搔松养和",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画艺术的追求与享受。这里的“从人”暗示着学习前人的技艺,“指画竹如意”则展现了艺术的自然流露和完美状态;而“假手”一词,则显示出对他人之手的借助,可能是借用别人的作品来修养自己。总体上,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艺术的尊重与欣赏。

"屏上水翻波浩渺,砚旁山卧石陂陀"一联,则是对室内摆设的一种描绘。“屏上水翻”可能指的是装饰性的水景,而“砚旁山卧石陂陀”则描绘出书房中陈设的山石之美,通过这些静态物象的叙述,传递了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

最后两句"十年游戏三间屋,一笑留连两曜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与生活态度的感悟。“十年”一词显示出时间的长久,而“游戏三间屋”则是一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在这宁静空间中的悠然自得;“一笑留连两曜梭”中,“一笑”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满足,而“留连两曜梭”则可能是指日月的光芒穿过窗棂,映照在书案上,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室内外自然与艺术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其豁达、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简范信中

天下皆闻公子贤,轻裾长袖更争妍。

青春自向东山好,下客空怀代舍迁。

生活不甘诗冷淡,年光专用酒留连。

直须万里骑黄鹄,俯仰安能在一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遣僧澄收刈潼阳

下噀田将穫,东屯稼亦收。

厌烦吾老矣,为众子行不。

一粒生何处,千箱庆有秋。

灌溪明日饭,今日已无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端午登郡城得白菊一枝

天外飞云结晚阴,城头清吹度虚襟。

江山已定南居计,鱼鸟休撩北去心。

菊早有花千叶嫩,薄香酿酒十分斟。

归来卧听黄昏雨,与我尤亲一布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静坐

年来岂复为秋悲,静里端能阅化机。

风引饥乌将子下,雨催群蚁运粮归。

略无车马闲尤好,粗有诗书家亦肥。

更得干戈渐衰息,不辞长采首山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