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其十)

云门辍清响,郑卫音方扬。

锦衣受垢污,不如练布良。

轩轩青云士,鸣玉升庙堂。

名高受谗毁,宠盛罹愆殃。

美女恶女仇,偏听奸以萌。

众口能铄金,况乃忘周防。

所以君子心,惟用德自将。

行行九折阪,戒哉衔橛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拟古十二首(其十)》由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对比云门之清响与郑卫之音扬,锦衣之垢污与练布之良,以及青云士之名高宠盛与谗毁之祸,揭示了人性中善恶交织的复杂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旨在警示人们在面对众口铄金、偏听偏信的环境时,应坚守道德原则,以德自将。

首句“云门辍清响,郑卫音方扬”以云门之音乐与郑卫之俗乐对比,暗示高尚与低俗之间的区别,同时也预示着高尚之音的沉默与低俗之音的张扬。接着,“锦衣受垢污,不如练布良”通过服饰的比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即使外表受到玷污,真正的价值依然如洁白的布料般纯净。

“轩轩青云士,鸣玉升庙堂”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地位显赫的人物,他身居高位,却因名声高而遭受谗言,宠信过盛而遭遇灾祸。“美女恶女仇,偏听奸以萌”进一步指出,女性的嫉妒和偏听偏信是导致祸端的根源,强调了公正判断的重要性。

“众口能铄金,况乃忘周防”警示人们,众人的言论如同利刃,能够轻易破坏事物的本质,因此不能忽视周密的防范措施。“所以君子心,惟用德自将”总结出,君子应当以德行作为自己的指南针,不受外界干扰,坚守正道。

最后,“行行九折阪,戒哉衔橛伤”以登山的艰难比喻人生的道路,告诫人们在前行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遭受损失。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深刻地探讨了道德、权力、声誉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

驱马出东郭,松林见高坟。

云是公侯葬,华表干层云。

岁月既已远,朽石生荆榛。

虺蛇或内蛰,狐狸当昼蹲。

生者歌其上,死者宁复闻。

感此长太息,浮生若飙尘。

惟当勖令德,千载逝犹存。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十二)

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

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

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

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

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

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

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

穷通各有志,于我奚不足。

形式: 古风

鸡鸣

鸡鸣九街曙,喧喧多市声。

马似阴云度,尘随红日生。

自非守贫者,何以免营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归息(其一)

归息蒙岭阳,聊比嵩少岑。

乐此林薮趣,遂忘江海心。

沿涧搴芳藟,入谷听幽禽。

流泉响松下,潺湲非俗音。

猗兰被径傍,香气袭衣襟。

颓景忽西匿,浮云夕以阴。

眷彼群飞鸟,翩翩投北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