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边

野人暖入狼头帽,雪后寒生鹤膝枝。

杖屦与峰回路转,溪山又物换星移。

酒能作祟可忘酒,诗不穷人未是诗。

笔走秋蛇情烂熳,谁知方寸太平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山野之人穿着狼头图案的帽子,雪后寒冷使树枝如鹤膝般弯曲。
拐杖和鞋子随着山路曲折,溪流山色变换如同星辰移动。
即使酒能带来麻烦,人们也会忘记它;真正的诗歌不会让人陷入贫困。
笔下流淌的情感如秋天的蛇般丰富热烈,谁又能想到这正是和平时期的心境。

注释

狼头帽:可能指有狼头图案的民间服饰,象征山野生活。
鹤膝枝:形容雪后树枝因寒冷而弯曲的样子,比喻冬季景色。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星移:形容景色变换,暗示时光流转。
作祟:带来麻烦或不良影响。
未是诗:真正的诗歌不在于能否使人贫穷。
烂熳:形容情感丰富、热烈。
方寸:指内心,这里指诗人的内心世界。
太平时:指和平宁静的时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野人暖入狼头帽,雪后寒生鹤膝枝。” 这两句勾勒出一个冬日里隐逸者的生活状态。他们穿着用狼皮制成的帽子取暖,身处在积雪初融、气候尚冷的山林之中,四周是刚开始萌芽的鹤膝枝。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对这份清贫生活的满足。

“杖屦与峰回路转,溪山又物换星移。” 隐逸者手持拐杖,在山间小径游走,每一次登高望远,总能发现不一样的景致和感悟。这里强调了自然之美是无穷无尽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界无限的向往。

“酒能作祟可忘酒,诗不穷人未是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在这宁静与孤独中,即便是饮酒也能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同样,对于诗歌而言,只有真正懂得诗意之美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诗人。

“笔走秋蛇情烂熳,谁知方寸太平时。” 这里的“笔走秋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书写状态,如同秋天蜿蜒前行的蛇一般流畅自然。而“谁知方寸太平时”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小小空间内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宁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梅花

近看遥见总风标,不拣疏村自断桥。

大士定中蒙素衲,太真浴起却红绡。

别修花史为题品,高倡离骚伴寂寥。

岁晚道人心似铁,爱香怜影尚魂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梦平山

击楫涛江二十春,平生踪迹已成陈。

秋城一别芙蓉老,夜柝几番杨柳新。

社燕欲归仍择木,佛狸不死每惊尘。

如闻露布今三捷,莫遣天骄返只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梦寻梅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梦余义夫以剑请铭

黑水梁州百二关,青天蜀道古云难。

貔貅夜柝身何在,麋鹿秋风骨未寒。

宠辱可惊沤起灭,荒凉只有月悲酸。

蒯缑忽堕空山梦,不道幽人意转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