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寻梅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一条小路深深隐藏在隐士的家中,岸边莎草分开道路沿着溪流倾斜而下。
马蹄踏过残雪,行进了六七里的路程,山脚下有三四枝梅花正开放。
黄色的落叶堆积在篱笆边,掩盖着药草,屋内灯光昏暗,人们围炉煮芋,谈论着农事。
我这一生都在烟雨中度过,在简陋的茅屋里,从不做着富贵的梦,侍奉玉阶华贵之人。

注释

野径:偏僻的小路。
深藏:深深地隐藏。
隐者:隐居的人。
岸莎:岸边的莎草。
分路:分开道路。
带溪斜:沿着溪流延伸。
马蹄:马的蹄子。
残雪:残留的积雪。
六七里:大约六七里路。
山觜:山脚。
梅三四花:三四枝梅花。
黄叶:黄色的落叶。
拥篱:围绕篱笆。
埋药草:掩埋药草。
青灯:油灯。
煨芋:煮芋头。
话桑麻:谈论农事。
烟雨:烟雾和雨水。
蓬茅:简陋的茅屋。
金貂:古代贵人的服饰。
侍玉华:侍奉高贵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家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而又略带寂寞的意境。诗人方岳以其特有的笔法,将读者引入一个既有生机又不乏淡远的山野小径。

首句“野径深藏隐者家”直接点出了主题,隐者的家被深深地隐藏在了野径之中,给人一种逃离尘世的感觉。紧接着,“岸莎分路带溪斜”则描绘出一幅溪水与道路交织的画面,生动形象。

第三句“马蹄残雪六七里”通过对残留在路上的积雪的描述,再现了冬日山野的宁静与寒冷。紧随其后的“山觜有梅三四花”则是对山中梅花的一笔带过,虽然数量不多,但却生动地展现了冬天里那一点点生的气息。

下片开头,“黄叶拥篱埋药草”通过黄色的枯叶覆盖着围栏和药草的景象,表现出秋季山野的一种萧瑟感。紧接着,“青灯煨芋话桑麻”则描绘了一幅隐者夜晚生活的情景,不仅有了时间的推移,更增添了一份家的温馨。

最后两句“一生烟雨蓬茅底, 不梦金貂侍玉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对于世间的功名利禄不再有所追求,只愿意在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幸福。

方岳此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它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歌颂,也反映了诗人本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与超然。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梦余义夫以剑请铭

黑水梁州百二关,青天蜀道古云难。

貔貅夜柝身何在,麋鹿秋风骨未寒。

宠辱可惊沤起灭,荒凉只有月悲酸。

蒯缑忽堕空山梦,不道幽人意转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梦中了了以为事错之后此心撩乱不如早谋其始也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子,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检校坞中

检校平生瓜芋区,锄云荷月尽堪娱。

山中鹤帐依然在,天下鱼羹何处无。

古藓苍厓松老大,夕阳黄犊草荒芜。

纵无田亦归来是,说与秋风不为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祷晴

曾几何时屡乞晴,炉烟未断已收声。

天于老子亦多可,国有丰年方太平。

风土不堪人佩犊,月明无复夜啼鼪。

及今便可归田去,牛背斜阳一笛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