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思源尹丹阳

物色收来异,声名重不虚。

初程付淹速,大造有乘除。

辅邑征先耗,疲民税几舒。

悉心劳抚字,平野课耕锄。

旱剧苗如寄,渠成水可居。

村农储尽粟,公府食无鱼。

型冶还陶士,冠裳足起余。

化行驯雉外,刃利割鸡馀。

尤拔钧衡在,循良且大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俊所作的《送方思源尹丹阳》,通过描绘地方官员方思源治理丹阳的情景,展现了其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的卓越功绩。

首句“物色收来异,声名重不虚”点出方思源治理丹阳后,地方风貌与名声显著提升,非虚传之誉。接着“初程付淹速,大造有乘除”表明方思源在治理初期就展现出对地方发展的远见和策略,通过调整和优化,使地方呈现出新的面貌。

“辅邑征先耗,疲民税几舒”描述方思源减轻赋税负担,缓解百姓生活压力,体现了他体恤民情、减轻民众负担的决心。“悉心劳抚字,平野课耕锄”则进一步展现其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的执政风格,亲自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旱剧苗如寄,渠成水可居”描绘了方思源在干旱时期,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村农储尽粟,公府食无鱼”说明粮食丰收,不仅满足了村民的需要,也使得官府物资充裕,不再依赖外购。

“型冶还陶士,冠裳足起余”赞扬方思源不仅在物质上改善了民众生活,还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建树,提升了地方的文化氛围。“化行驯雉外,刃利割鸡馀”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方思源的教化之功,使得地方风气淳朴,治安良好。

最后,“尤拔钧衡在,循良且大书”总结方思源的政绩,强调其在选拔人才、推行公正治理方面的贡献,以及其政绩将被历史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方思源治理丹阳的描述,展现了其作为地方官员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对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柴季常宪副滇南

脉脉客意长,洒洒秋候凉。

川涂物色异,去住何回徨。

公程历江县,霞气薰衣裳。

入门长大慰,稚弱含辉光。

更烛夜苦短,拂曙星低横。

阳乌出海树,来雁遥双翔。

独骖向南纪,夷獠曾毡乡。

百年弦颂外,礼则驯陆梁。

观风足馀寄,一一堆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潘宪副方塘用汉韵

三川阻且长,峦势相附属。

离堆凿神秀,陆海开平绿。

庶富甲西南,时化亦云速。

逆阉事纷更,弦柱伤太促。

括削尽肌髓,细政等湿束。

缪起靖黄巾,冈火能石玉。

祗今枯骨寒,隐抱弥衷曲。

君行职持宪,雅尚无狭促。

吾儒作用间,元公有前躅。

试省旧战场,荒墟几茅屋。

形式: 古风

悼陈原习母谭孺人(其一)

夕景重苦短,风灯良易灭。

入门慰强健,周岁非长别。

讵知心内言,于此成永诀。

西风递恶报,口泪俱残血。

依依堂背花,柔情抱中绝。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悼陈原习母谭孺人(其二)

夙岁在怀抱,百心馀寒温。

比长提耳言,往往资见闻。

督过数在口,手线兹犹存。

抱忧不能寐,号哭连朝昏。

巫山风雨夕,地远深断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