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

浊水污人思,野寺为我清。

昔游有遗咏,枯墨存高甍。

故人独未来,一樽谁与倾。

北风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前望邗沟路,却指铁瓮城。

茅檐卜兹地,江水供晨烹。

试问东坡翁,毕老几此行。

奔驰力不足,隐约性自明。

早为归耕计,免惭老僧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小船还未启程,静待水位平衡。
浑浊的水让人思绪纷扰,野外的寺庙却能让我心境清净。
过去的游历中有些诗篇,干涸的墨迹仍留在高大的屋檐。
老朋友至今未来,这杯酒该与谁共饮。
北风轻拂微云,不要让寒冷围绕着月亮升起。
遥望邗沟的道路,回头指着坚固的铁瓮城。
在这茅草屋檐下选择此地,清晨江水可供煮茶。
试着问问东坡先生,毕老是否曾多次来访。
虽然体力不支,但内心深处的志向依然清晰。
早点计划归隐田园,以免愧对老僧的清修生活。

注释

扁舟:小船。
遽:立即。
两闸:水位调节设施。
浊水:浑浊的水。
污:扰乱。
野寺:野外的寺庙。
清:使...清净。
遗咏:遗留的诗篇。
枯墨:干涸的墨迹。
存:留存。
高甍:高大的屋檐。
故人:老朋友。
倾:共饮。
微云:轻云。
月生:月亮升起。
邗沟路:邗沟的道路。
铁瓮城:坚固的城池。
卜兹地:选择此地。
烹:煮茶。
东坡翁:苏东坡。
毕老:毕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人)。
奔驰:努力。
隐约:模糊但清晰。
归耕:归隐田园。
老僧荣:老僧的清修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和子瞻(苏轼)的韵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孙觉谏议寄来的诗作的回应,题于邵伯闸上的斗野亭。诗中描绘了诗人等待闸水消退时的静思,浊水引发了他的思绪,而野寺的清幽则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净化。他回忆起过去的游历,感叹旧作虽已褪色,但高大的屋脊仍承载着昔日的墨香。遗憾的是,老朋友未能前来共饮,诗人独自面对冷风中的微云,感到一丝寒意,但也提醒自己要像月光般明亮。

诗人遥望邗沟之路,又指向附近的铁瓮城,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设想在此地建茅檐,清晨以江水煮茶。他向好友东坡先生(苏轼)询问,毕老是否曾多次造访此处。诗中流露出诗人疲于奔忙后的感慨,意识到回归田园生活的重要性,以免晚年因无法享受宁静而感到惭愧,羡慕老僧的清修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

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象兴王,遗迹今岌嶪。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摧压。

诗人巧讥病,牛领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亦已矣,兴废何仓卒。

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形式: 古风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二)

我昔去彭城,明日河流至。

不见五斗泥,但见三竿水。

惊风郁飙怒,跳沫高睥睨。

潋滟三月馀,浮沉一朝事。

分将食鱼鳖,何暇顾邻里。

悲伤念遗黎,指顾出完垒。

缭堞对连山,黄楼丽清泗。

功成始逾岁,脱去如一屣。

空使西楚氓,欲语先垂涕。

形式: 古风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一)

东武厌尘土,彭门富溪山。

从兄百日留,退食同跻攀。

轻帆过百步,船底惊雷翻。

肩舆上南麓,眼界涵川原。

爱此忽忘归,愿兄且三年。

我去已匆匆,兄来亦崩奔。

永怀置酒地,绕郭多云烟。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十一)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