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四)再和

绣衣使者,度郢中绝唱,阳春白雪。

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

粉省香浓,宫床锦重,更把丝絇结。

臣心如水,不教炙手成热。

还记岭海相从,长松千丈,映我秋竿节。

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只要东归,归心入梦,梦泛寒江月。不因莼鲙。

白头亲望真切。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身着华丽官服的使者,穿越郢都的优美诗篇,如同高雅的阳春白雪。
人物应当如同天上的仙人,一日之内多次蒙受君王的恩宠。
尚书省香气浓郁,宫廷床铺锦被厚重,又增添丝带编织的装饰。
臣子的心像清水,不让自己因权势而变得炙热。
还记得在岭南相伴的日子,长松之下,映衬着我秋天的钓鱼竿。
即使在严寒中,也坚持创作,清风中头巾飘动,充满诗意。
只愿早日回归,归乡之心入梦,梦中乘着寒冷江面的月光,而非鲈鱼的诱惑。
白发苍苍的亲人期盼的目光如此真挚。

注释

绣衣使者:身着华丽官服的人。
郢中绝唱:郢都的优秀诗篇。
一日君恩三接:一日多次蒙受君王恩宠。
粉省:尚书省。
丝絇结:丝带编织的装饰。
臣心如水:臣子的心如清水般清澈。
岭海相从:在岭南相伴的日子。
秋竿节:秋天的钓鱼活动。
忍冻推敲:在严寒中坚持创作。
乌巾猎猎:头巾在风中飘动。
梦泛寒江月:梦中乘月光于寒江之上。
白头亲望:白发苍苍的亲人期盼的目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作品,名为《念奴娇(其四)再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情感和怀念。

“绣衣使者,度郢中绝唱,阳春白雪。”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穿着华丽服饰的使者,他跨过了郢中的河流,传递着如《阳春白雪》般美妙的歌声。这不仅展示了使者的高贵身份,也表达了他所承载信息的珍贵和难得。

“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 这里强调了使者所传递的皇恩如同神授,极其珍贵,每一次接受都如同获得了三重恩惠。

“粉省香浓,宫床锦重,更把丝絇结。” 描述了一种奢华而细腻的生活环境,香气浓郁,床上铺着厚实的锦缎,而丝线编织成的物品显示了精致的工艺。

“臣心如水,不教炙手成热。” 这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水一般纯净,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得热烈或混浊。

“还记岭海相从,长松千丈,映我秋竿节。” 这里作者回忆起与某人在岭海之间的往事,那时他们共同攀登高大的松树,仿佛现在仍能感受到那份秋日的清凉。

“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描述了作者在严寒中坚持着某种志趣或情操,即使是在冰冷的风中,他也依旧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

“只要东归,归心入梦,梦泛寒江月。”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无论多么艰难,只要能回到东方的家乡,那份归心就会融入到他的梦中,就像在寒冷的江面上漂浮着明亮的月光。

“不因莼鲙。白头亲望真切。”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即使到了白发老态,也依然保持着对远方亲人或所思之人的深情眺望,这份眺望是那么的真挚和不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对远方有着深刻思念的人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三)欲雪呈朱漕元顺

朔风吹雨,送凄凉天气,垂垂欲雪。

万里南荒云雾满,弱水蓬莱相接。

冻合龙冈,寒侵铜柱,碧海冰澌结。

凭高一笑,问君何处炎热。

家在楚尾吴头,归期犹未,对此惊时节。

忆得年时貂帽暖,铁马千群观猎。

狐兔成车,笙歌震地,归踏层城月。

持杯且醉,不须北望凄切。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画堂春.上老母寿

蟠桃一熟九千年。仙家春色无边。

画堂日暖卷非烟。昼永风妍。

看取疏封汤沐,何妨频棹觥船。方瞳绿发对儒仙。

岁岁尊前。

形式: 词牌: 画堂春

转调二郎神/二郎神

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

凝睇。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

形式: 词牌: 二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