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

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古的景象。起始三句“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疑惑的场景,平陵东本应是安静美好的地方,但却出现了劫持义公(可能是一种官府或是道德象征)的事件,而这个行为的人是谁则是一个未解之谜。

接下来的“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则揭示了这起事件的严重性,劫持发生在显赫的高堂之下,而且涉及到巨大的金钱交易和权力运作,两走马可能象征着紧迫的情势或是权贵们争夺利益的急切。

然而,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反而引起了深深的忧虑,“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表达了一种对这种不义之财和不公事件的痛心疾首,以及对执法者(追吏)心存忧虑的情感。

最后两句“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则是诗人内心的悲愤转化为身体上的痛苦,甚至到了血液溢出的地步。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伦理和道德沦丧的写照。而“归告我家卖黄犊”一句,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家庭的关切,以及在乱世之中,人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无奈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劫持义公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某些黑暗面,也反映出了当时民众对于道德沦丧和权力腐败的深切忧虑。

收录诗词(106)

两汉乐府(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它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

东方须臾高知之。

形式: 乐府曲辞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形式: 乐府曲辞

六言诗三首(其三)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