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许给谏广易通

归善杨少宰,卓哉百世贤。

一从观化后,南望几呜咽。

挺然赖夫君,研易续新编。

易道通三才,谁能得其全。

明珠并瓦砾,随地有真诠。

达者须识取,一勺即深泉。

矫揉非大道,神圣以天然。

寄语会心人,素琴本无弦。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邹元标的《题许给谏广易通》诗,通过赞美归善杨少宰的贤德,引出对易学的深刻探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易道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归善杨少宰,卓哉百世贤”,开篇即高度赞扬了杨少宰的卓越品德,将其誉为百世之贤,奠定了全诗赞美的基调。接着,“一从观化后,南望几呜咽”两句,通过描述观化后的感慨,表达了对杨少宰品德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离去的哀痛之情。

“挺然赖夫君,研易续新编”则转入对易学的探讨,强调了杨少宰在易学研究上的贡献,通过“挺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杨少宰在学术领域的突出地位。接下来,“易道通三才,谁能得其全”揭示了易学的深奥与复杂,指出即使是易学大师也难以完全掌握其精髓。

“明珠并瓦砾,随地有真诠”运用对比手法,将易学比作珍贵的明珠与普通的瓦砾,说明易学的真理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需要人们用心去发现和领悟。“达者须识取,一勺即深泉”进一步强调了理解易学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是最微小的知识点,也能引领人们深入探索易学的奥秘。

最后,“矫揉非大道,神圣以天然”表达了对易学本质的追求,认为真正的易学之道不应是人为的矫饰,而应遵循自然的法则,体现其神圣性。“寄语会心人,素琴本无弦”以素琴无弦为喻,暗示真正的理解者无需外在形式的装饰,内心自能领悟易学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杨少宰的品德,还深刻探讨了易学的内涵与价值,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16)

邹元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 字:尔瞻
  • 号:南皋
  • 籍贯:江西吉水
  • 生卒年:1551—1624

相关古诗词

复真书院睹雪蓬旧隐处

不见雪蓬久,今见雪蓬屋。

图书留四壁,白驹贲空谷。

高风人去远,遗响振林木。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别曾舜徵仪部(其一)

结发为兄弟,恩爱永不离。

羽翮既差池,几度长相思。

一见一回老,悲喜不自持。

所嗟津途远,问道何多歧。

前驱日已暮,策足可迟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别曾舜徵仪部(其二)

君处衡之南,我处湖之西。

悠悠一水间,辽阔渊与泥。

言笑方衎衎,征马苦长嘶。

一间若未达,犹堕千劫迷。

莫年戒在得,圣训岂无稽。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涉沅湘歌

浩浩湘江水,终朝不断流。

天地有穷处,水流无时休。

东没千顷田,西荡百沙洲。

桑田曾几换,历尽几春秋。

青青红颜子,忽忽尽白头。

问之何能尔,光阴不暂留。

试看臂鹰手,力能取公侯。

一朝忽倾否,白骨委荒丘。

俯仰天地间,身世如蜉蝣。

堪怜昏昏者,拘拘如楚囚。

所以洙泗叟,耻为寝食谋。

逝者叹如斯,川上坐相求。

所以碧玉老,一生阳春楼。

背汗虽未收,木绵被重裘。

先哲开我蒙,惟有濂溪俦。

汉唐不知此,思之仍含羞。

学术苦未力,终夜犹多愁。

万物皆备我,汲汲当猛修。

典籍如汗海,役役如倒牛。

吐辞即为经,莫把六经抽。

白云满涧户,归袂风飕飕。

顺理为穷达,无心羡勋猷。

撒手悬崖坐,海岱一腔收。

可生亦可死,身外复何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