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沅湘歌

浩浩湘江水,终朝不断流。

天地有穷处,水流无时休。

东没千顷田,西荡百沙洲。

桑田曾几换,历尽几春秋。

青青红颜子,忽忽尽白头。

问之何能尔,光阴不暂留。

试看臂鹰手,力能取公侯。

一朝忽倾否,白骨委荒丘。

俯仰天地间,身世如蜉蝣。

堪怜昏昏者,拘拘如楚囚。

所以洙泗叟,耻为寝食谋。

逝者叹如斯,川上坐相求。

所以碧玉老,一生阳春楼。

背汗虽未收,木绵被重裘。

先哲开我蒙,惟有濂溪俦。

汉唐不知此,思之仍含羞。

学术苦未力,终夜犹多愁。

万物皆备我,汲汲当猛修。

典籍如汗海,役役如倒牛。

吐辞即为经,莫把六经抽。

白云满涧户,归袂风飕飕。

顺理为穷达,无心羡勋猷。

撒手悬崖坐,海岱一腔收。

可生亦可死,身外复何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涉沅湘歌》是明代文学家邹元标所作,通过描绘湘江水的永不停息,以及世间万物的更迭与变化,深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学问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中以湘江水的“终朝不断流”象征时间的永恒流动,而“天地有穷处,水流无时休”则揭示了自然规律与人类生命的对比。接着,诗人通过“东没千顷田,西荡百沙洲”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有限性。

“桑田曾几换,历尽几春秋”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紧接着,“青青红颜子,忽忽尽白头”描绘了从青春到老年的转变,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问之何能尔,光阴不暂留”表达了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无奈。“试看臂鹰手,力能取公侯。一朝忽倾否,白骨委荒丘”则通过比喻,说明了权力与地位的无常,以及生命的脆弱。

“俯仰天地间,身世如蜉蝣。堪怜昏昏者,拘拘如楚囚”将个人置于宇宙的广阔背景之下,强调了个体生命的渺小与短暂,同时也对那些迷失自我、束缚于世俗的人表示同情。

“所以洙泗叟,耻为寝食谋。逝者叹如斯,川上坐相求”引用洙泗老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学问和道德追求的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慨。

“所以碧玉老,一生阳春楼。背汗虽未收,木绵被重裘”通过碧玉老的形象,象征了学者的坚守与奉献,即使年老体衰,依然心怀学问的热情。

“先哲开我蒙,惟有濂溪俦。汉唐不知此,思之仍含羞”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自身未能深入理解并实践这些智慧的自省。

“学术苦未力,终夜犹多愁。万物皆备我,汲汲当猛修”强调了学问的追求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典籍如汗海,役役如倒牛。吐辞即为经,莫把六经抽”形象地描述了阅读与学习的艰辛,以及语言表达的深奥与复杂。

“白云满涧户,归袂风飕飕。顺理为穷达,无心羡勋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顺应自然规律、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撒手悬崖坐,海岱一腔收。可生亦可死,身外复何忧”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满足,认为无论生死,内心的平静与充实才是真正的无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学问、道德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316)

邹元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 字:尔瞻
  • 号:南皋
  • 籍贯:江西吉水
  • 生卒年:1551—1624

相关古诗词

有儒生思南胡精邵尧夫数学持李同野大参书谒予赠之以诗

圣学本无言,言者即不知。

大道本无思,有思属外驰。

荣华寻常耳,今古更共之。

贫贱信所遭,富贵亦有时。

鹍鹏元万里,鹪鹩自一枝。

万里元非远,一枝亦非卑。

嗟嗟寰中士,扰扰竟何为。

局蹐一生耳,徒令达者嗤。

置身五行外,庶不负男儿。

君更勿念我,久矣玩庖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参知蒙山陈先生八十

金玉为公资,松柏为公质。

少年谒金门,端笏扶天日。

未老先悬车,半榻斋金栗。

道容穆以睟,洗心藏于密。

忘道复忘名,世味悉荡潏。

士林瞻北斗,泰山何崒嵂。

望云空遥祝,畴能入公室。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示郑天台山人

身在三才中,学超象数先。

有相终为幻,无为本自然。

问予何所事,饥餐与倦眠。

流云閒出岫,栖鸟倦飞还。

万物皆如此,谁能悟真诠。

我欲杜吾口,忘言玄更玄。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独对亭书怀次王阳明先生韵

几从江上过,危峰坐中见。

清秋披蒙茸,始得陟崇巘。

诸贤聚一堂,图书已识面。

忆昔迷歧路,困衡不善变。

博文并格物,留情经与传。

于今两寘之,深荷圣衷眷。

古人弃糟粕,用为来者劝。

素琴本无弦,了心何足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