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舟次江亭》由元代诗人善住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停泊于江边长亭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
首联“归思悠悠极渺冥,暂维舟楫并长亭”,开篇即以“归思”二字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仿佛思绪飘向遥远的故乡,却又被暂时的停泊打断,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颔联“春江水暖蒲牙白,野岸烟销柳眼青”,转而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江景图。春水渐暖,新生的蒲草嫩芽泛着洁白的光泽,野岸边的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嫩叶初展,一片青翠,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鸣犊带声登废垄,征鸿和影度遥汀”,进一步拓展画面,将视角从江面转向远处的田野与天空。牛群在废弃的田垄上发出声响,似乎在述说着土地的故事;而远空中的鸿雁则成群结队地飞过,它们的身影与水面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交织的画面。
尾联“不知何处吹桐角,独立天涯泪欲零”,诗人的情感在此达到高潮。在这样一个远离家乡的时刻,一曲悠扬的笛声(“桐角”可能指笛子)从远方传来,触动了诗人深藏的思乡之情,让他在独立于天涯之际,不禁泪流满面。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深刻。
整体而言,《舟次江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舟停泊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