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金身梦觉白马东,西来禅教各一宗。

讲师高据狮子座,缁素群集惊盲聋。

天华咫尺飞坠地,夜烛神光满室红。

远师道林嗣宗风,专谈义学离禅锋。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

不泥筌蹄求解脱,不执文字迷本空。

黄梅四月上卢龙,骑驴不下莫相逢。

徐州麦饭足可饱,青州布衫谁与缝。

卢沟桥边石头滑,飞锡径入明光宫。

手挥玉麈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

回头却笑虎丘石,夜半不忆寒山钟。

君不见懒残昔住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天寒垂涕石窟中。

形式: 古风

翻译

白马东边梦境醒,东西禅法各不同。
讲师居高如狮王,僧俗聚集皆震惊。
天边星辰近地面,夜灯神光照红室。
远承道林风,专注义学非禅意。
三性五叶皆超脱,一枝分予天泉翁。
不拘泥于言辞,追求解脱不执着。
四月黄梅访卢龙,骑驴未下勿相逢。
徐州麦饭足温饱,青州布衫无人缝。
卢沟桥边石路滑,锡杖直入明光宫。
手持玉麈显喜悦,身披红绡受恩宠。
回首笑看虎丘石,夜深不念寒山钟。
你可知懒残昔居衡山,召他不应泪流长,寒冬石窟心悲凉。

注释

金身:佛像或得道者的象征。
梦觉:梦中醒来。
禅教: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讲师:佛教导师。
狮子座:比喻威严或崇高地位。
缁素:僧俗。
咫尺:极近的距离。
夜烛:夜晚的烛光。
道林:古代著名佛教丛林。
嗣宗风:继承前代风格。
义学:儒家学问。
禅锋:禅宗的锐利观点。
天泉翁:可能指某位尊者。
筌蹄:捕鱼和驾车的工具,比喻言辞、方法。
卢龙:地名,此处指卢龙寺。
虎丘石:苏州一处名胜。
寒山钟:寒山寺的钟声。
衡山峰:中国著名的山峰。
使者:朝廷或宗教的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为送别北禅释天泉长老前往燕地所作,以梦境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与祝福。首句“金身梦觉白马东”描绘了长老如佛般醒来,踏上东行之路的形象。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狮子座讲师和群僧聚集的场景,象征长老在禅学界的威望和影响力。

“天华咫尺飞坠地,夜烛神光满室红”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长老佛法如神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令人震撼。长老继承了道林嗣宗的禅风,专注于义学而非仅仅追求禅定,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深度。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赞美长老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他与天泉翁的师徒情谊。后半部分则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如“徐州麦饭”、“青州布衫”,展现了长老朴素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中提到卢沟桥、明光宫等地点,暗示长老的行程,而“手挥玉麈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则描绘了长老受到皇帝的尊崇。结尾以懒残禅师的典故收束,表达对长老坚守清修、不慕名利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富有象征和比喻,既表达了对长老的敬仰,也寓含了对禅学修行的理解和对人生道路的启示。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送叶仲实赴盐官州判

我舟馀杭游,君马蓟北骤。

我衣素染尘,君衣锦炫昼。

江湖著閒散,郡国需隽茂。

才高真小试,儒腐乃大缪。

鞭让祖生先,策甘之反后。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送叶敏卿提领

墙东老桧屋三间,几案亭亭背远山。

时事浮云苍狗变,机心沧海白鸥閒。

归与乍出红莲幕,行矣催归玉笋班。

老子婆娑今得计,底须坐客唱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卫月山归乡

胪传居第一,科目艳当年。

慷慨诛奸佞,从容秉政权。

诸孙今白屋,旧物止青毡。

几见黄粱熟,何当铁砚穿。

书声月庑下,灯影雨窗前。

学者师王式,时人老伏虔。

不令官济济,空负腹便便。

桑葚鸮偏恶,桐花凤可怜。

纵无当食禄,犹有可耕田。

卒卒才倾盖,依依愿执鞭。

二翁俱耄矣,一别重凄然。

握手出门去,桂花香满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节之衡之两舍人入燕

龙驹凤雏两陆子,并驾秋风鞭騄駬。

老眼一见失惊喜,定知乃翁元不死。

生子真足慰人心,景升诸儿豚犬耳。

满朝誉翁不容口,世禄固应传不朽。

为官岂计多得钱,取印终须大如斗。

我是韩家十八郎,里中曾拜北平王。

碧梧停鹄已飞去,玉雪娟娟今在傍。

往事伤怀泪如水,矻矻穷年吾老矣。

欲追霞佩小颉颃,手倦束书携不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