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间见梅

虚檐索笑几逡巡,不得春风不肯春。

忽睹冰肌傍官道,相逢霜鬓在征尘。

怜渠孤迥犹寒畯,慰我漂摇类故人。

犹赖东君不捐弃,枝无南北一番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在虚檐下期待欢笑,犹豫不决,因为没有春天的气息,我也不愿去追寻春天。
突然看见清瘦的身影在路上,满头白发的我们,在风尘仆仆中相遇。
我怜惜她孤独而与众不同,如同贫瘠的农夫,她的存在安慰了我漂泊不定的心灵,仿佛老友重逢。
还好有春天之神的眷顾,无论南北,枝头都焕发出新生。

注释

虚檐:屋檐下。
索笑:寻求欢笑。
逡巡:犹豫不决。
冰肌:清瘦的体态。
傍官道:在路上。
霜鬓:满头白发。
孤迥:孤独而与众不同。
犹寒畯:如同贫瘠的农夫。
慰我:安慰我。
东君:春天之神。
捐弃:抛弃。
一番新:全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梅花的独特景象,通过对梅花之美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扬。

"虚檐索笑几逡巡,不得春风不肯春。" 这两句写出了春天的气息尚未到来,而梅花却已经率先开放,显示出它对春天的渴望和不可抑制的生命力。

"忽睹冰肌傍官道,相逢霜鬓在征尘。" 这里通过“冰肌”、“霜鬓”的形象描写,突出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孤傲与美丽,以及它与诗人相遇时的意外之感。

"怜渠孤迥犹寒畯,慰我漂摇类故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孤独自立的同情以及它给予诗人的慰藉。梅花在严寒中仍然坚持自己的节操,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让诗人想起了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犹赖东君不捐弃,枝无南北一番新。"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自我、不断更新的精神状态的赞赏。这里的“东君”指的是春天,而“枝无南北”意味着梅花的美丽不受地域限制,每一次展现都是新的开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坚守自我的生命哲学。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道间纪事

渐远零陵道,前瞻驿尚赊。

路傍多古木,村外少人家。

碍眼云遮岫,薄情风落花。

堪怜艳阳月,汩汩走尘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道间怀益昌总所海棠

点点红妆缀绿枝,睡犹未足已相宜。

欠呼杜老供吟笔,仅约杨妃倒酒卮。

数日以来应烂漫,一风之后想离披。

凭谁警戒司花女,密遣轻阴谨护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道间苦热

火伞漾中流,炎风撼叶舟。

热几堪炙手,矮莫可抬头。

昼困杯为却,宵蚊扇不休。

清凉一榻地,得此足优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禁烟日登嵯峨阁和方孚若韵

漠漠风烟著野棠,一春多恨雨浪浪。

古榕阴里作寒食,芳草城头过艳阳。

不断山光通百粤,无边春思渺三湘。

伊祁不放花飞尽,露湿蔷薇几阵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