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公祠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

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凛然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诚的谋略引来奸佞嫉妒,感人的泪水怎能没有士兵思念。
夕阳照在古老的桑榆树下,西风吹过荒废的祠堂。
忠南流落在外有何遗憾,只留下良策供后人治病救疾。

注释

凛凛:严肃庄重的样子。
清规:严格的规章制度。
奉天时:指清朝时期。
忠谋:忠诚的智谋。
奸谀:狡诈奉承的人。
士卒思:士兵们的思念之情。
桑榆:比喻晚年。
旧迹:过去的遗迹。
荒祠:废弃的祠堂。
忠南:忠诚的南方人(可能指某个人物)。
遗恨:遗留的遗憾。
良方:宝贵的处方或策略。
后医:后世的医生或继承者。

鉴赏

这首诗是对唐代名相宣武公(即宣宗皇帝李亨之父)的一座祠堂的赞颂。诗人通过描绘宣公祠堂周围环境和历史意义,表达了对宣公忠诚品德和政治功绩的敬仰。

"凛凛清规百世师" 一句,形象地将宣公比作了历代的清规典范,其影响力跨越百世。"功名仅见奉天时" 则表明宣公的政绩虽然不多,但却都是在朝廷中为国奉献的时候。

"忠谋任起奸谀忌" 反映了宣公忠心耿耿、用事业,尽管有小人嫉妒,却不能掩盖其忠诚的光辉。"感涕宁无士卒思" 表达了诗人对宣公忠心的深切感慨和无限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 "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 描述了宣公祠堂所处自然环境。落日时分,桑树和榆树间保留着往昔的痕迹;秋风中,芦苇丛生,守护着这座被岁月遗忘的荒凉祠堂。

最后两句 "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强调了宣公作为忠诚典范,其精神和政治智慧即使在他离开人世之后,也依然能够给后人带来启示和指导,如同良药般治愈心灵。

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和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忠诚品格和政治智慧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这些优秀品质能够流传后世,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指导。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题荆门蒙泉

向来亭上醉流杯,千朵莲花一树梅。

金炬依然霜不管,琼琚犹待雪相催。

凌波仙子欣无恙,姑射真人唤不来。

风景则同怀抱异,倚栏欲去更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越观和方孚若韵

檐阴寂寂转西迟,检点春工倍费诗。

烟树郁苍何处洞,雨苔斑驳旧人碑。

清泉白石仙游地,芳草绿阴晴昼时。

目送水云谁领会,沙鸥点点柳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黎榷院诗轴

别二十三年,来呼溯峡船。

昨游春梦尔,故友晓星然。

廉誉盈诗卷,忠谋在奏编。

阿蒙顽自若,应笑老穷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衡阳临湘驿

暑涂挈挈问持装,过眼蘋风倏转商。

岂为南鱼来丙穴,且先北雁过衡阳。

童乌已矣肠空断,老马疲哉汗欲僵。

身大块中犹大疟,铁心禁得几炎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