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二)

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众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

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

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

形式: 古风

翻译

不要在自己尚未通达时来访,因为能理解的人确实都是真正的汉人。
世间纷扰的烦恼都放下,修炼内心,使菩提之心不乱。
天性的智慧不分凡圣,苦与空的境界光芒不散。
在有情众生的缘分中洞察不易,必须渡过爱河才能到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的行为始终无所畏惧。
断除贪婪、嗔怒,摒弃欲望,保持定力,心境安稳,不会反复。
佛法从头开始,永远开放,如黄花盛开在翠竹之间。
天空大地广阔无垠,我遍游其中,妙色十方都能照亮。
在三界中的七宝山上,驱散乌云,清澈如绿水。
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尊贵圣贤深知满足的价值。

注释

自家:自己。
达:通达。
解者:理解的人。
众生:所有生命。
菩提心:觉悟之心。
因明:佛教逻辑学。
苦空:佛教中的苦和空。
爱河:比喻世俗情感的困境。
菩萨:佛教中的修行者。
贪嗔:贪婪和愤怒。
定相:坚定的形态或状态。
黄花:象征佛法的清净。
翠竹:象征坚韧与智慧。
妙色:美好的色彩,象征佛法之光。
浮云:比喻世俗的困扰。
沈水渌:清澈的绿水。
因缘:佛教中的因果关系。
贤圣:道德高尚的人。
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更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之二。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佛学知识和修行体验。

诗中“自家未达莫来看”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领悟,认为外界的纷扰干扰无关紧要。接着,“解者众生真是汉”则是对众生痛苦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之情。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显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烦恼、追求佛教中的觉悟(菩提)的渴望和决心。这里的“菩提心”是指达到菩萨境界的心态,即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和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天觉”的理解,这里的“天觉”指的是对宇宙真理的直接体验,而非通过言传身教。同时,“因明”暗示了修行中的智慧和见地,强调凡夫与圣者的区别仅在于是否悟到了真理。

下一句“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则是对众生深陷烦恼(含识)及解脱之道的认识。这里的“爱河”象征着世间的贪欲和情感纠葛,而“彼岸”则代表了超脱这些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

接着,“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表达了诗人对于菩萨之道的理解和赞美,即菩萨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慈悲和智慧,不会有任何犹豫。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则是对修行过程中克服内心障碍的描绘,即远离贪婪、愤怒和世间的情欲,达到一种稳固的内在平静,不再有任何摇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中的“法归”可能是指佛法或修行之道,而“镇长开”则表达了一种境界的广阔和开放。这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郁郁黄花生翠竹),传递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在最后几句,“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中,诗人以宏大的宇宙视角来观察世间万象,同时强调了佛法智慧如明灯一般能够照亮迷茫的世界。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则通过对“七宝山”的描绘(可能指的是一处理想中的圣地或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间烦恼和障碍的向往。

最后,“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佛法中“因缘”的理解,即一切现象都无自性,只在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这里也表达了对智慧和修行者的尊崇,以及对于已达到觉悟境界者之心满意足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佛学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苦难与解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佛教修行道路的热切追求和赞颂。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七十一)

坚心不退道皆同,元始天尊大教通。

多是世人迷自惑,岂能容易见仙踪。

形式: 七言绝句

缘识(其三十一)

日月何忙忙,相逢有出没。

催将壮志心,少年如顷剋。

人生苦海中,否泰知通寒。

四季倏忽来,寒暑变为贼。

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

形式: 古风

缘识(其五十八)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鍊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归,弦头制度相催促。

右手抑扬禁淫邪,左手徘徊堪瞻瞩。

法于天,象于地,伏羲所造与心契。

先明理世见其真,六律含徽声嘹唳。

从兹化被先贤慕,激浊扬清消喜怒。

太素仁风去住间,元和之气皆遍布。

飞凤在天不可测,大小龙吟不费力。

响应听时有自然,举措安详能雅饰。

南风思政民俗化,顺从平等无高下。

淳朴相传今复兴,逍遥道德后宗亚。

指要直掌须反善,拊安排齐似剪取。

声来往,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转。

古与今来千万弄,几人通达能妙用。

广陵散好足仙踪,胡笳十八堪郑重。

堪郑重,何清切,依凭伎俩能拨剌。

轻挑重打善间钩,连蠲抡下轻微抹。

伯牙弹时如何美,汪汪洋洋似流水。

类例研究得刚柔,坏陵秋思无比拟。

叙志神和慢调?,修身治性藏幽隐。

苍龙鹤舞白雉飞,防奢止欲皆相准。

形式: 古风

缘识(其四十四)

玄珠道在口中衔,未信前人明似鉴。

试问心田佯兀兀,可怜肌骨瘦岩岩。

自言世界归依重,志诵经文不用搀。

鍊得气来身且健,日斜常望鹤栖杉。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