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兔丝附朴樕,佳木生高冈。

弱蔓失所依,佳木徒苍苍。

两美不同根,高下永相望。

相望无穷期,相思谅徒为。

同车在梦想,忽觉泪沾衣。

不恨岁月遒,但惜芳华姿。

严霜萎百草,坐恐及兹时。

盛年无再至,已矣不复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兔丝”与“佳木”的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命运的象征。前四句“兔丝附朴樕,佳木生高冈。弱蔓失所依,佳木徒苍苍。”通过“兔丝”依附于低矮的朴樕,而“佳木”独自生长在高高的山冈上,形象地展示了两者生存环境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际遇并非均等。

接着,“两美不同根,高下永相望。”进一步强调了两者虽然都是美好的事物,但却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无法相互靠近,只能遥遥相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也寓意着人世间不同命运之间的隔阂。

“相望无穷期,相思谅徒为。”表达了即使有着深厚的情感,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情感也无法实现,只能成为一种徒劳的思念。这种无奈和遗憾的情绪,让人深感悲哀。

“同车在梦想,忽觉泪沾衣。”将情感的表达推向高潮,仿佛在梦中与心爱之人共乘一车,却突然醒来,泪水已湿透衣襟。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冲突。

“不恨岁月遒,但惜芳华姿。”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尽管岁月匆匆,但依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尊重。

“严霜萎百草,坐恐及兹时。”面对严冬的来临,万物凋零,诗人担心自己美好的时光也会像百草一样枯萎,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盛年无再至,已矣不复疑。”点明了人生盛年的不可逆转,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兔丝”与“佳木”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境遇、情感、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命运的无奈、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宋代理学思想与文学艺术结合的典范之作。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晨起对雨二首(其一)

凄冽岁云晏,雨雪集晨朝。

高眠适方起,四望但萧条。

远氛白漫漫,风至林霭消。

流潦冒荒涂,清川亦迢迢。

遐瞻思莫穷,端居心自超。

览物思无托,即事且逍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晨起对雨二首(其二)

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

雨意方未已,后土何时乾。

倚竹听萧瑟,俯涧闻惊湍。

景物岂不佳,所嗟岁已阑。

守道无物役,安时且盘桓。

翳然陶兹理,贫悴非所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残腊

残腊生春序,愁霖逼岁昏。

小红敷艳萼,众绿被陈根。

阴壑泉方注,原田水欲浑。

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客舍听雨

沈沈苍山郭,暮景含馀清。

春霭起林际,满空寒雨生。

投装即虚馆,檐响通夕鸣。

遥想山斋夜,萧萧木叶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