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

高树换新叶,阴阴覆地隅。

何言太守宅,有似幽人居。

太守卧其下,闲慵两有馀。

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

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

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

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

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

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大的树木更换了新叶,浓荫覆盖着角落。
怎能说太守的居所,就像隐士的幽静之地。
太守躺在这树荫下,闲适懒散无比。
起身品尝一杯茶,边走边读一卷书。
早梅已结出青色果实,残余的樱花如红珠般落下。
小女儿在庭院玩弄果实,嬉戏中牵动人的衣裙。
到了傍晚更加宁静,鸟儿们归巢相互呼唤。
喳喳声中,护儿的喜鹊在叫,乌鸦母子也在哑哑对话。
岂止是飞鸟如此,我也会照顾我的孩子。

注释

高树:高大的树木。
阴阴:形容树木茂盛形成的浓荫。
地隅:角落。
太守宅:太守的住所。
闲慵:闲适懒散。
有馀:充足,这里指时间多。
瓯茗:小杯中的茶。
行读:边走边读。
早梅:早开的梅花。
青实:未成熟的果实。
残樱:凋谢的樱花。
稚女:小女孩。
庭果:庭院里的果实。
嬉戏:玩耍。
晚弥静:傍晚更加宁静。
巢禽:归巢的鸟儿。
啧啧:形容喜鹊叫声。
哑哑:形容乌鸦叫声。
岂唯:岂止,不只。
吾亦:我也。
引吾雏:带领、照顾我的孩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开篇“高树换新叶,阴阴覆地隅”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初春时节,树木换上了新叶,遮天蔽日,将阳光和地面隔绝开来。"何言太守宅,有似幽人居"则通过对比,将官舍与隐士之居相提并论,暗示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接着,“太守卧其下,闲慵两有馀”一句,描绘出太守在树下悠闲地休息,心无旁骛,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宁静状态。"起尝一瓯茗,行读一卷书"则展示了诗人享受清茶与阅读带来的简单乐趣。

“早梅结青实,残樱落红珠”两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勾勒出时序更迭中花果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生长规律的观察和欣赏。"稚女弄庭果,嬉戏牵人裾"则描绘了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场景,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偶尔牵着成人的衣摆,展现了一种温暖而又自然的亲情氛围。

“是日晚弥静,巢禽下相呼”一句,以静谧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鸟儿归巢、互相呼唤的情景,增添了诗中宁静的氛围。"啧啧护儿鹊,哑哑母子乌"则通过对鸟类亲子行为的细腻描写,强化了家庭温情和自然之美的主题。

最后,“岂唯云鸟尔,吾亦引吾雏”一句,以诗人自诩为“云中之鸟”,并暗示自己也像这些鸟儿一样,有着自己的家族与归宿,表达了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向往,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共同体的认同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寄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且也表现出了对家庭、自然与生命之美的深切理解和热爱。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官舍小亭闲望

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

日高人吏去,闲坐在茅茨。

葛衣禦时暑,蔬饭疗朝饥。

持此聊自足,心力少营为。

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

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

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

回谢争名客,甘从君所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官舍内新凿小池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

未如床席间,方丈深盈尺。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形式: 古风

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薄。

乘轩已多惭,况是一病鹤。

又及悬车岁,筋力转衰弱。

岂以贫是忧,尚为名所缚。

今春始病免,缨组初摆落。

蜩甲有何知,云心无所著。

囷中残旧谷,可备岁饥恶。

园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师卜,不问陈生药。

但对丘中琴,时开池上酌。

信风舟不系,掉尾鱼方乐。

亲友不我知,而忧我寂寞。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府西亭纳凉归

避暑府西亭,晚归有闲思。

夏浅蝉未多,绿槐阴满地。

带宽衫解领,马稳人拢辔。

面上有凉风,眼前无俗事。

路经府门过,落日照官次。

牵联缧绁囚,奔走尘埃吏。

低眉悄不语,谁复知兹意。

忆得五年前,晚衙时气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