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三)破砚

呵水何曾弗值钱,磨人磨墨总堪怜。

一场瓦砾封侯地,半截江山草檄天。

但得良田休问税,难防众口莫求全。

无端又抱弹丸恨,掷得枯鱼各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三)破砚》以破砚为题,寓言深刻。首句“呵水何曾弗值钱”,形象地表达了对磨墨艰辛的感慨,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知识的珍贵。次句“磨人磨墨总堪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辛劳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才被消耗的同情。

“一场瓦砾封侯地,半截江山草檄天”运用比喻,将破砚比作封侯的功业,即使只剩下残破,也能象征着曾经的豪情壮志。而“草檄天”则形容破砚在书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同起草军事文书,决定国家命运。

“但得良田休问税,难防众口莫求全”两句,诗人借砚台之口,表达了对公正和平等的渴望,希望百姓能拥有免于苛税的良田,同时揭示出社会上难以满足所有人期望的现实。

最后,“无端又抱弹丸恨,掷得枯鱼各惘然”以掷弹丸的典故,寓意怀才不遇的无奈,即使有才能也难以施展,而枯鱼则象征着困顿的境遇。全诗通过破砚这一物象,寓言了人生的坎坷与理想追求的艰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356)

郑用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 号:祉亭
  • 籍贯:清代台湾淡水
  • 生卒年:1788~1858

相关古诗词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四)残画

荆关董巨已蒿莱,金粉飘零纸上哀。

嗜好有人恋丘壑,模糊何处著楼台。

曾拈寒具从头看,留补屏风信手裁。

千古丹青磨灭尽,解衣盘礡亦庸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五)旧剑

依旧龙光射斗牛,鹈膏零落几经秋。

难于死后交情见,说到微时下诏求。

当酒莫教谈世事,替人曾记了恩仇?

十年敝匣摩沙遍,鼙鼓西风伴故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六)尘镜

菱花无色掩妆台,寂寂帘栊有暮埃。

莫太分明招妒忌,略些混沌学痴呆。

灯前敢对新官笑,身后长怜孺子来。

肯使潜形魑魅遁,披云我欲九霄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七)废檠

风雨荒鸡破屋天,曾同不寐对青毡。

照人欢乐原关福,阅尽光阴亦可怜。

墙角何心甘弃置,儿时有味最缠绵。

如何饥鼠残膏恋,懒上华堂玳瑁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