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三)破砚》以破砚为题,寓言深刻。首句“呵水何曾弗值钱”,形象地表达了对磨墨艰辛的感慨,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知识的珍贵。次句“磨人磨墨总堪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辛劳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才被消耗的同情。
“一场瓦砾封侯地,半截江山草檄天”运用比喻,将破砚比作封侯的功业,即使只剩下残破,也能象征着曾经的豪情壮志。而“草檄天”则形容破砚在书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同起草军事文书,决定国家命运。
“但得良田休问税,难防众口莫求全”两句,诗人借砚台之口,表达了对公正和平等的渴望,希望百姓能拥有免于苛税的良田,同时揭示出社会上难以满足所有人期望的现实。
最后,“无端又抱弹丸恨,掷得枯鱼各惘然”以掷弹丸的典故,寓意怀才不遇的无奈,即使有才能也难以施展,而枯鱼则象征着困顿的境遇。全诗通过破砚这一物象,寓言了人生的坎坷与理想追求的艰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思。